以前交通不便,中原王朝無法在邕州方向出動大軍,對交趾的軍事行動大多依靠海路,取太平江口逆流而上。邕州方向雖然也有軍事行動,但大多都是作為偏師奇兵,支撐不了大部隊。
年月久遠,傳說中雖然也會有中原王朝從邕州進攻的故事,比如憑祥峒這裡就有後漢伏波將軍馬援廟,還有支持馬援的義女班夫人廟,但這些都當不了真。馬援的年代連太平江的水路都還沒探出來,實際上是沿著海岸而行。
唐朝之前,交趾地區僅有部落,中原王朝大軍沿水路直上無人可擋,只要安然過海,交趾就可計日而下。唐朝之後交趾有了統一政權,可以沿著太平江組織軍隊節節抵抗,水路進攻就極難成攻了。
以後對交趾成功的軍事行動,比如神宗時候郭逵平交趾,就是從邕州沿陸路進軍,水路僅為偏師,沒起太大作用。
但邕州地形複雜,道路崎嶇狹窄,僅能人挑馬馱,支撐戰事代價大得不可思議,需要中原王朝舉國之力,這也是宋後交趾能打下來卻守不住的原因。
宋人常說:「今日師行,一兵行,一夫饋,只可供七日。」一名士兵配一名專門帶補給的民夫,也只能堅持七日,這還是在北方地區,邕州這裡翻倍都不止。當然這說的是一來一回,若按單程就是十四日,但那就是孤注一擲了。
邕州到憑祥五百里山路,單程就要將近一月,一兵兩夫還不足,若是憑祥沒有提前蓄下的糧草,一兵就要配五夫。一萬戰兵,就要抽調五萬民夫運輸給養,再加上護糧道的軍隊,七八萬民夫是少不了的。整個廣南西路編戶不過二十多萬,支撐一萬人的軍事行動,就要把壯丁抽調一空。就是糧草不從本地徵集,全都靠外運,這些壯丁抽出來農事也要荒廢。這種仗只要打上一年,整個廣南西路的血就被抽乾了,一二十年都未必能恢復過來。
郭逵十萬大軍,按宋時習慣,編內兩三萬是輜重兵。除此之外,僅從江南和荊湖帶來的民夫就有二十多萬,加上嶺南徵調的民夫,支撐力量就要四五十萬人。如此龐大的軍隊,到了交趾首都升龍府城下也是魯縞之末,只能接受交趾國王的降表,而無法郡縣其地。
徐平的蔗糖務這兩年大建水利,治著河谷開墾了許多水田,加上旱地種的玉米補充,左江道的糧食已經大大富裕,幾年積蓄,可以折騰一段時間。
邕州現在七千多廂軍,右江道馮伸己那裡在橫山寨一千五百人,邕州城和其他關隘驛站駐有一千人,徐平這裡因為與交趾接界,有四千多人。
四千多人的正規軍,徐平再從蔗糖務抽調鄉兵補足五千戰兵,無論是對甲峒還是廣源州都有絕對優勢。有了路,這些軍隊的補給毫無問題,就是不說馬車牛車這些,僅用二人推挽的小推車,一個民夫支撐兩兵都很輕鬆。
在這群山連綿之中,路就是生命通道,沒有路就得拿人命填充。
隨著蔗糖務的道咱擴展出去,大山裡面的世界就再是化外之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