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裡的事情,自然是石全彬明白,徐平連口答應。
看著石全彬帶著任守忠和幾個小黃門進了殿,徐平整整儀容,自去閤門通名。
皇上不是臣僚想見就能見的,甚至臣僚也不是皇上想見就能見的,必須要過閤門這一關,而閤門這一關則連著中書門下,組織上又歸屬於樞密院。
徐平一個外任官,只有出任辭行的時候走過這一程序,還是與別人一起,自己迷迷糊糊就過去了。在路上,石全彬細細給徐平講了,徐平才知道見皇上一次多麼麻煩。
除了正常的殿上奏對,一般臣僚要見皇上要寫申狀,申請經中書和皇上批准過了,才由閤門排班。皇上一個人面對眾多臣僚,一天能見的人有限,只好按照班次一天一天排下來,這一排就要十天到一個月。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徐平返京入對,即使他為國家立有大功,也得等上十天以上才能排到自己。
而石全彬傳的皇上的話是入京立即面君,享受這一待遇,除了宰執大臣和開封府知府外,就只有皇上極信任的親貴了。從閤門排班上來說,徐平這就是插隊,正式的說法是越次入對,擠了別人的班次,滿朝的臣僚可都是看著呢。
本來入對要先經過中書門下同意,徐平的這一步已經省了,皇上的話畢竟比宰執管用,但閤門這裡的程序不能省。
先要繳出身文狀,詳列任職以來的履歷,官職升遷,有何功過,等等內容。本來要提前一天送到閤門這裡,徐平只須現在繳上就行。
繳上文狀,還要寫一紙供狀,也就是保證書送到中書門下。內容簡單,不過是面君時不敢妄陳利便,也不能心存僥倖,妄圖恩榮。說白了,面君時說正事,不許打小報告,對朝政和宰執大臣有意見要走正規渠道,上正式奏章,入對時不能亂說。也不能借這個機會向皇上要額外的好處,比如加官晉爵,親屬恩賞。
實際上後一條只具形式,越到後來借入對的機會向皇上邀恩的越多,但前一條卻不是開玩笑的。如果被中書知道借這個機會打宰執的小報告,這人也就上了中書的黑名單,不管換了誰來當宰執,以後大約就沒有再跟皇上見面的機會了。
宋朝鑑於唐朝教訓,帝王一般都很重視與臣下面對面交談的機會,防止被重臣隔絕中外,大權旁落。但另一方面,為了防止佞臣干政,對這面談又有諸多限制。
當然皇上真要見哪個人中書也不可能攔著不讓見,無非是覺得不合適就向皇上表達自己的意見,皇上一定要堅持也就見了,只是不能瞞著宰執見人罷了。
有石全彬指點,出身文狀和供狀徐平早已寫好,拿在手裡,向殿門旁廊里的閤門走去。走廊里有偏室,是閤門辦公的地方。
想起前世的影視劇里,皇上動不動就微服私訪,或者跟民女受恨交織,徐平只能嘆口氣。那種場景只有在王朝初創,各種制度都不完備,或者國家將亡,制度廢馳的時候才會發生。這正常年月,皇上的一舉一動都在臣僚眼裡,說不定打個噴嚏都有諫官上章,讓皇上保證龍體,少在屋子外面亂走。皇上這差事,幹著也不怎麼愉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