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外甥名叫周敦實,名字聽起來頗有鄉土氣息,徐平第一次聽到也沒有向心裡去。偏偏鄭向逢人就顯擺這個外甥,自小詩書滿腹,文章不凡。
這也沒有什麼,徐平有時候興致來了還顯擺自己閨女盼盼六七歲就會作詩呢,只是水平不怎麼樣罷了。這個年代文人士大夫家裡,只要有心的,誰不能教自己孩子從小就會作詩填詞什麼的,就像徐平前世的孩子幾歲就會背「九九乘法表」一樣。
但當鄭向把外甥周敦實的文章拿出來,徐平才真正吃了一驚,因為這孩子的文章里有一篇徐平前世上學必背的文章——《愛蓮說》。徐平想破了腦袋也搞不清楚,自己前世學這文章的時候,作者明明是周敦頤,很有文人氣息,怎麼一下子變這麼樸實了呢?
這問題徐平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只好不管,反正憑著一篇《愛蓮說》,徐平認定鄭向的這個小外甥就是在後世得享大名的周敦頤,兩宋理學的開山鼻祖。
周敦頤家庭條件不好,父親早早就去世了,八歲起便跟母親隨著舅舅鄭向生活,可以說是鄭向把他養大成人。而周敦頤的母親嫁給他父親的時候是二婚再嫁,帶著一個前夫的孩子,也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宋朝時候對女子的離婚再婚並不另眼相看,很平常的事,周敦頤的母親如是,後來陸游的妻子也如是。而且再嫁一樣嫁的是官宦人家,並不就低人一等。至於說出「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這句話的程頤,現在還剛只有一歲,正在吃奶的年紀。
說起來徐平與鄭向也是有淵源的,兩人都是開封府人氏,算是老鄉,而周敦頤的爺爺周智強也是天聖五年進士,與徐平同年。只是當時一是周智強年老,再一個進士的名次靠後,與徐平這些少年高第的不是一路人,並沒有什麼接觸。
不過這有什麼關係?現在要套近乎了,這些都可以搬出來。徐平總是要拉下臉面,為李覯掙一個進士出身就是。到了這個世界難得有一個思想頻率對得上,對自己又恭謹的好學生,自然要全力提拔。
贏得生前身後名,生前靠自己,身後的名聲就全靠子孫弟子了。徐平現在也不知道自己子孫如何,兒子還沒有出生,盼盼也不知道將來會嫁個什麼樣的人,為自己著想,還是先著落在學生身上。李覯有學問,又乖巧,當然是個合適人選。
僕人帶著去安頓好了,李覯又過來向徐平道謝。
徐平道:「這些天我的書房你盡可以用,安心讀書。還有,明天讓小廝帶你到相國寺那裡的書鋪,買些應考的書籍回來。當年我中進士,那些書籍起的作用不小,可惜都放在中牟莊園裡了,沒有帶到京城裡來。」
李覯應了。
徐平又取出一錠銀鋌道:「在京城裡走動,身上不能沒有銀錢,這銀子你帶在身上,緩急之間可以使用。」
李覯沒有推辭,謝過便就收了起來。文人之間互贈點錢是小事,將來發達了記著這恩情就行,不發達了就當投資失敗,矯情反而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