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官廳,一眼就看見寇瑊在廳里走來走去,口中念念有詞。
見到徐平進來,寇瑊忙道:「雲行,你來得正好,我們商量一下,一會入殿怎麼應對?今天宰執大臣大多都在,而且全都與我們的意見不合,一點都不能馬虎了。」
這些事務,宰輔有極大的決策權,並不因為在皇上面前討論這權威就會減輕。今天三司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宰執的支持,皇上其實只是一種存在,一般在宰執表態前並不會做出決定。以徐平的身份,取得皇上的支持比爭取宰執容易多了,然而那並沒有什麼用,最關鍵的還是宰執大臣們的態度。正是因為如此,寇瑊才如此緊張。
一般的行政事務,都是宰輔們集體做了決策,然後上熟狀入宮皇上認可,然後再發到中書門下,宰相畫敕,才行成正式行政命令的敕。
偶爾皇上也會降下手詔,但基本不涉及具體的行政事務。如果宰相認可,同樣也要由舍人院制詞,形成熟狀,最後宰相畫敕,程序走一遍。如果沒有這程序,單純的手詔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宣個人進宮談話或者飲宴這種事情還可以,如果牽涉到法令或者具體事務,接到的官員執行和不執行在兩可之間。執行了討好皇帝,得罪上下臣僚,日後很可能被各種官員穿小鞋。不執行皇帝也沒有辦法,至於是從此青眼有加還是懷恨在心,那就要看具體的人和事了。
所以皇帝都儘可能不針對國家事務降手詔內批,免得自己尷尬,臣子難做。這規矩直到被後來的神宗皇帝打破,密旨內批滿天飛,好在神宗自己清醒,沒有釀成大的混亂。到了徽宗的時候,御筆手詔和內批泛濫成災,宰相押敕成了玩笑,最終釀成大禍。
這事情實際上徐平和寇瑊已經談過多次,見寇瑊還是不放心,徐平便與他一起一條一條地又理了一遍,直到兩人都覺得沒有任何問題,才停了下來。
寇瑊搓著手道:「好,你便回去準備上殿奏事要用的各種,萬不可有一絲一毫的疏漏。我們是就此揚名,還是折戟沉沙,就看這次午後奏事了!」
徐平應了,告別寇瑊,回自己的條例編修所衙門。
寇瑊年紀已經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又有先前與丁謂的關係拖累,在朝廷里見誰都低人一等,只能埋著頭向前奔。對別人來說,三司使是升任宰執的跳板,對寇瑊來說跨出這一步卻千難萬難,不知有多少人在盯著他。沒有過硬的政績,這一生基本上沒有可能進入兩府,而這一次,就是他的機會。
如果茶法改革成攻,錢法再有了成效,寇瑊便有了再進一步的本錢。不管有多少人看他不順眼,實打實的政績都能夠讓他們閉嘴。
所以寇瑊比徐平更緊張,一心要獲得完美的結果。畢竟徐平還年輕,又有與皇帝的關係在那裡,經得起折騰,心態可以從容。
剛近中午,寇瑊便到編修所衙門,與徐平一起在這裡吃了午飯,準備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