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一會出意外的是御史和言官,這些人大多官職不高,任的又是清要職事,沒什麼發財的機會。沒有接觸便沒有了解,以前不知道倒還罷了,這件事出來,大家一看原來其他官員是這樣發財的,未必會忍得下去這口氣。
御史言官里確實有些人是清廉自守,但也有一些是想發財沒機會,無論是哪一種,都會不遺餘力地窮追猛打。最後如何收場,就看他們心裡的怒氣值有多少了。
徐平不關心這些,他真正在意的是此次反應出來的三司公吏的問題。隨便一抓,整個榷貨務的官吏就幾乎全部牽連進去,按他前世的話來說,這就是窩案。
榷貨務如此,那三司屬下其他場坊務庫呢?按徐平前世的經驗,只怕沒一個乾淨的。
處理不處理?怎麼處理?徐平有些迷茫。
五代十國,中原地區各代相因,政治上層更換頻繁,反而造就了一個盤根錯節關係複雜無比的下層公吏階層。上至皇宮裡的內侍,下至不起眼的衙門小吏,甚至軍隊裡的中下層軍官,往往都是從五代時期一代一代傳下來。政權風雲變幻,這個階層卻穩如磐石。
隨著太宗時期重用科舉出身的文人官員,官吏分離越越嚴重,一些衙門甚至被公吏把持,官員只是名義上的主官,具體事務全是做事的公吏拿主意。
面對這樣一個階層,僅僅是有決心整頓是不夠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把人換掉之後還得有合適的人接替,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徐平哪怕是有心,一時也是無力,只能慢慢地等機會。
三月十七,三司刻書局。
徐平和韓琦王堯臣等人,全都聚集在這裡,等著第一本關於錢法的書印出來。
昨天他們聚在一起商量了各人的文章,最終定稿,讓石全彬安排人連夜排版,及時印製。等到明天上元節假期結束,書就要出來,然後送給相關的衙門和官員。
新生事物,現在是三司賠著本錢印,以後等有了影響,可以讓想看的人花錢定閱。甚至在徐平想來,這種內容的刊物,應該是相關衙門用公使錢花公款訂。
石全彬親自在一邊看著,等到印出第一頁紙,不等晾乾,用手提著回到官廳,交給等在這裡的徐平等人。
徐平接過,石全彬道:「郡侯,看看這書印得可還中意?有沒有什麼舛誤?」
刻書局裡的工匠大多都是請的原來書坊里刻書的人,他們從業多年,校勘這些事情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對於活字的排版還不熟練,黑邊字跡模糊等等問題有不少,比現在的雕版印出來的還有差距。
徐平看過,心裡並不太滿意,但效果只能靠工匠們慢慢用時間磨經驗,嘴時沒有說什麼,交給了站在一邊的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