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了一會心情,趙禎道:「此案嚴查,而且事不宜遲,立即去拿人!」
「此事不能鹽鐵司一個衙門辦——」
趙禎點頭,想了一下,吩咐身邊的內侍:「立即宣宰相入宮!還有,宣御史中丞韓億和勾當皇城司公事李剌史來。」
內侍領命,急急忙忙去了。
一般來說,內侍即使傳宣口詔也是要有皇上的御筆文字並用印的,不過只是讓大臣入宮見駕,頃刻君臣就能面對,這一步驟省略了。晚唐五代傳宣口詔是由樞密院負責,所以到這個年代樞密院行下的命令依然稱「宣」,後來樞密院和中書門下一樣成了外朝,宣口詔就由內侍。內侍顯然沒什麼權威,口詔也就只能用在這些小事上。
徐平聽了趙禎的安排,心裡鬆了一口氣。從傳宣的人員看,案子只怕是交由御史台和皇城司了,連開封府都繞了過去。御史台和皇城司相對政事堂是獨立的,可以不受宰執的干擾,顯然趙禎也是擔心有外朝大臣牽連進去。
內侍出去,趙禎才向徐平詳細問起案件的經過。
徐平把這幾天查案的經過,以及過程中與幾個會同查案人員的猜詳細說了一遍。
此時趙禎的火氣慢慢平息下去,聽了徐平的話,道:「這些小吏,如此膽大妄為。所謂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只怕他們勾結舞弊已經有些年月了。此事之後,各衙門的公吏必須都揀汰一遍,三司如此,其他衙門又豈能置身於外?」
「陛下說的是。京城各衙門的公吏很多都世代相承,有俗諺曰『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不能因為小吏們做的事小,就把他們不當一回事。這些小吏把持具體政務,一旦有心作弊,再好的朝政到他們手裡也會荒腔走板。他們又直接面對百姓,鬧出亂子,敗壞的是朝廷的名聲,不能馬虎啊。」
趙禎又看了看桌上的狀紙,問徐平:「這一次查下去,三司公吏就去了大半。沒有小吏們具體做事,日常政務怎麼辦?你有沒有想過?」
「來宮裡的路上微臣也在想這件事。當今之計,微臣以為,只有一邊招募公吏,京城裡面吏人的傳承畢竟多於其他地方,沒有入仕的讀書人也多。為防再出現這種相互勾結的情弊,大多數的公吏還是要從京城外面來。為了應急,應當從京東和京西兩路各州調熟手公吏入京,錢糧上照顧一點,不知合不合適。」
趙禎道:「天聖年間,曾經有小吏貧困而死,朕問王欽若,他答縱然俸薄,猶當奉公守法。現在看來,王欽若此人奸邪無狀,巧言媚上。小吏如此貪婪無度,莫非也與俸祿太薄有關?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若衣食無憂,那些小吏又怎麼會如此大膽無狀,以身試法!」
徐平躬身行禮:「陛下聖明!俸祿以酬辛勞,雖然出自國庫,不能濫賞無度,但也不能讓忠心做事的人衣食無著。俸不足以養家餬口,無論官吏,自然會用手中的權力來換錢糧,總不能等著餓死。由於小吏貪瀆,造成國庫錢糧的損失,只怕把比加一點俸祿多上無數倍。此次事後,應該調整公吏的俸祿,過高自然不合適,人的貪慾無窮,民間又有『升米恩,斗米仇』之說,但總要讓他們衣食無憂。凡事都在一個度字,只要適度,再有貪瀆情弊自然該重典懲治,如此才能讓公吏忠心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