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這種命運,他們總是幻想用嚴格的規矩把自己的思想固定下來,最後就會扭頭發現,規則定下來之後他們就沒有用了。
一千後,儒家思想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儒家的思想失敗了,這種讀書人的做派卻不會改變,他們不再埋頭故紙堆,而是穿洋過海去學洋人的東西去。還是一樣的作派,洋人的東西不知學了多少,會說幾句洋文就跑回國家來,覺得是自己是救世主了,看哪個都瞧不起。只要讓自己高高在上發幾句命令,這個國家就會立刻變得富強起來。
然而終究還是有人願意把故紙堆里扒出來的道理跟當世的實際相結合,老老實實地埋頭去做事,默默無聞。一千年前,這些讀了聖賢書的讀書人就說這是他們的功勞,那些埋頭做事的人,不過是武夫、小吏,或者是什麼笨蛋,奪過你的功勞來,再踩上一隻腳。
一千年後何嘗不是同樣的套路?思想變了,這些讀書人的套路沒有變。而且比一千年前更有利的,千年前不能指望聖人爬出墳墓給自己說話,千年後卻有洋人為自己說話。
徐平兩世為人,這種套路就見得多了,哪裡還會在乎這些年輕人說什麼?
人最重要是踏踏實實地做,那些高呼自己手握至高真理的人,給個地方讓他們叫就好了,何必理會?
當然今夜在坐的人,都會在自己的人生中慢慢轉變,他們也不得不轉變。等到了他們的晚年,依然要像今天的徐平一樣,面對其他年輕人的不屑一顧。
第172章 農事
清晨陽光照耀在原野上,在大地上描繪出絢爛的色彩。
富弼和歐陽修等人起床洗漱,收拾整齊了出門,莊客早已經端了早飯過來。
左右看看不見徐平的影子,富弼問道:「怎麼不見郡侯。」
莊客端著盤子笑道:「我家官人在田莊裡起得早,已經吃過早飯出門去啦!還有昨天來的方官人和曹官人,也一起去了田裡。」
富弼和歐陽修對視一眼,搖搖頭,不知大清早地徐平幾個人到田裡幹什麼,莫不是外面有什麼風景好看?
李覯一直留在遊園里,算是代替徐平招待這些人。
王拱辰吃過了早飯,對李覯道:「昨天晚上孫七郎與我講好了,今天到莊外的陂塘里抓幾尾魚來吃,一會你與我一起去吧。離著殿試還有一個月呢,不需要太用功,要把腦子歇過來。不然現在累壞了,到時可麻煩。」
李覯恭敬答道:「官人說得對。抓魚的空閒,也可以看看我寫的文章,指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