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看《水滸傳》,已經覺得裡面有些好漢做事簡直反社會,這個時候看那些原始的故事,才知道《水滸傳》裡面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美化,還批上了一層「替天行道」的皮。
這個時代的話本,徐平只有一種觀感,就是把人性的惡劣赤裸裸地表現出來。
比如說英雄故事,基本上沒有鋪墊,就是某個英雄人物今天一起來,出門一看遠處來了一個客官,穿的綾羅綢緞,必是個有錢人。心中艷羨,夜裡便進入客人住宿的地方,一刀了結了他的性命,然後得了錢財,如何花天酒地。
要不就是京城裡面哪個地方有個員外,如何如何有錢,過得如何好日子,話鋒一轉就是被哪個人盯上了,晚上入室把財物席捲一空,害了他全家人性命,還是怎麼花天酒地。
說市情的就更可怕了,直接就是哪個人出門看見了一個千嬌百媚的小娘子,心中喜歡非常,要麼強搶,要麼拐騙。然後就是琴瑟和鳴,得諧魚水之歡。
滿篇里充斥的都是道上人開著人肉鋪子,賣著人肉包子,賺著錢財如何快活。
這是真真正正地說盜賊,沒有任何掩飾,沒有任何美化,就是那麼直接。
說話人面對的大多都是京城閒漢,也就是流民,這正是他們喜歡的故事。法律和道德是他們最討厭的東西,看上了別人的錢財,看上了漂亮的女人,那便就去搶,去偷,去拐騙,只要到了自己手裡就是本事,別人的觀感他們是不在意的。
北宋有大量的流民,形成了流民社會,說話小說都是在這些人群里發展起來的。這些人的道德觀就成了話本的道德觀,從根本上帶著反社會反秩序的特徵。如果哪個說話人到最後說搶錢搶女人的英雄好漢受到了懲罰,那樣沒哪個閒漢來聽了給自己添堵的。
這樣的內容徐平哪裡敢印?段雲潔更是連看都不想看。
徐平也不可能把自己前世學到的故事寫出來,受眾基礎不同,哪個會看你的?聊齋故事面對的是窮書生,這年頭哪裡有受眾基礎?不是官宦人家,又有多少人會到了壯年還堅持考科舉?早去種地做生意改善生活才是正經事。至於那些窮書生富家小姐的故事,受眾也是讀書人,可你賣給誰去?國子監少的時候才幾十個人。
通俗故事現在的受眾就是閒漢,他們想看的想聽的就是打家劫舍,不受懲罰,逍遙自在。用通俗形式勸諭,你勸個鬼去!除非官府禁止其他內容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