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屬下的場務,大多數都是這種模式,越是技術要求高的,官方直接參與的成分就越少,大多數的人員都是從外面雇來。而技術要求越低,官方參與的程度就越深,到了一定的地步,就全是官方人員了。比如一些採石場,就沒有外僱人員,底層的是廂軍和配來的囚犯,上層就是官員和公吏。
這種二元的管理模式是逐漸發展起來,在一些與生民相關的場務里,已經成為了主流。各州府的酒坊,京城的文思院,基本都是這樣。這種情況下,雇來人員的報酬與市場上的待遇基本相同,一些熟手工匠報酬經常比管理的官員還高。
徐平沒有生搬硬套蔗糖務的模式,京城裡的場務還是按照京城裡的模式。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市場好的時候容易擴張規模,情況不好時也容易收縮。反正雇來的人,沒有不能解僱一說,就跟民間一樣,情況不好了解僱就是。至於因此技術向民間擴散,三司建這些場務本來就有這個目的,民間生產一樣交稅,肉還是爛在自家鍋里。而且這樣也有競爭,不至於到最後成為死水一潭。別說場務里的工匠,就連翰林院裡的待詔都極少有做一輩子的,很多還是會出來開店。
再一個就是官吏和場務的經營管理者可以互相監督,不至於成為別人無法插手的獨立王國。前些日子的公吏勾結舞弊案,徐平也有些心有餘悸。
到了丘待詔的小院,徐平和燕肅在客廳等著,小廝急忙飛奔著去稟報,不多一會,丘待詔就急匆匆地回到客廳。
見丘待詔兩手上還是研磨玻璃的水粉,臉上也星星點點,徐平道:「辛苦待詔。」
「如何敢當?小的就是個手藝人,副使何許人物,怎麼當得起您一句辛苦?」
丘待詔一邊說著,一邊在旁邊的搪瓷盆里洗了手,擦過了,上前見禮。
小廝上了茶來,三人分賓主落座。
喝了口茶,燕肅急不可待地問丘待詔:「待詔,徐副使交待下來要磨的鏡片,現在已經磨了多少塊?可是能用了?」
「有五六塊,用是能用。」說到這裡,丘待詔便不由訴苦。「以前琢玉,最怕的就是玉料不純,到了關鍵時刻,出了斑斑雜雜的東西。沒想到玻璃還不如玉料,因為中間有雜料或者氣泡,不知道磨廢了多少,不然哪裡要廢這許多功夫!」
這個沒辦法,現在工藝就那水平,厚一點的玻璃就容易有雜質和氣泡,一時半會是解決不了這問題的。這還是徐平想盡力法,精心計算之後用玻璃鑄出粗坯,大減小了玻璃的厚度,也減少了磨削的用工量,不然丘待詔還要花更多的時間。
對這件事情燕肅比徐平還上心,聽了丘待詔的話,迫不及待地道:「既然如此,待詔喝口茶歇一歇,我們便就過去看如何?」
面對兩位待制,丘待詔也拿不起架子來,把杯里的茶喝完,起身道:「既然兩位待制官人如此焦急,我們便就去吧,看看哪裡還有不合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