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這券在三司鋪子裡能當錢用,真金白銀的東西,怎麼沒人作假?告訴你,凡是作假紙券的一律按盜鑄銅錢論,要掉腦袋的呢!」
京城裡面最不缺的就是湊熱鬧的閒人,不大一會功夫,消息便就傳了半個東京城。有那些手裡有幾個閒錢又愛湊熱鬧的人,呼朋引伴地到了店鋪旁邊的金銀鋪,都換幾張紙券拿在手裡。不是為了用這買貨物,純粹就是好奇弄兩張在手裡,人前也顯擺一下。
店鋪對面的一家茶鋪的棚子下面,徐平、郭諮和劉沆三人占著一張桌子,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對面的動靜。這是發行購物券的第一天,到底情況如何,三人心裡也沒底。
不大一會,一個鹽鐵司的公吏急匆匆地從對面過來,到了三人面前,行禮道:「副使,兩位判官,金銀鋪裡面雖然進了不少人,看著熱鬧,紙券卻沒換出去多少。」
「知道了,你依然回去守著,每過半個時辰過來報一下換出多少紙券。」
公吏應諾,轉身向對面去了。
劉沆道:「看起來,這紙券要行用開來,並不容易。」
徐平喝著茶水,沉聲說:「這是自然,用手裡的現錢去換幾張紙,平常百姓的心裡自然是有疑慮,一開始哪裡肯信。總得過上一段時間,慢慢熟悉了,三司的信眷起來,買貨的人又確確實實見識了紙券的方便,才會慢慢行用開來。」
郭諮在一邊說道:「第一個月只有一萬貫,再怎麼也換出去了,也不需著急。」
「有什麼好急的?等到了月末幾天,有多少沒換出,我去一起換了就是!」徐平笑道,「但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把這一萬貫換出去,而是為了讓人習慣用紙券,兩回事。」
聽了徐平的話,劉沆和郭諮一起笑了起來。倒是忘了副使一家去換個萬把貫就不是什麼難事,月底剩多少,徐平一個人就去兜底了。
這紙券換到手裡又不會虧,而且細算起來是有好處的。銅錢難於攜帶,相應地除了在市面上一般使用,很多場合折算都是要收手續費的。三司屬下的飛錢業務,一千文只收二十文的手續費,已經是最低的了。民間的金銀鋪,收費更加高昂。
資金的流動是有成本的,金融越不發達,資金的成本越高。剛開始覺察不出來,只要三司的這些實業正常發展下去,經商的人就會慢慢發現紙券會降低他們的成本。
徐平對紙券真正的信心並不是用現錢兌換,而是跟紙券發放跟金銀鋪的其他兌換業務連在一起,可以在金銀鋪里直接用金銀和布帛等常見輕貨兌換紙券,而不再收額外的手續費。這對於外地來的商人非常有利,他們可以節省費用直接從三司鋪子進貨。
只要這第一步走開,紙券易於攜帶的優點就會顯現出來,特別是等到三司的鋪子開到外路州府,這一點的優越性就更加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