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叔,這個話題不太適合在吃飯的時候聊。這樣,先吃飯,我們吃過了再說。」
李用和滿臉疑惑地搖了搖頭,但看徐平的樣子,也不好再追問,只好喝酒。他接這個群牧副使還沒有幾天,忙著看各種文書,見手下官吏,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具體怎麼繁育新馬種根本沒來得及了解。以前徐家的中牟莊園一直都是林素娘在管,從徐平離開後他便沒有去過,對什麼人工授精實在是一無所知。
為掩飾剛才的尷尬,徐平便轉換話題,跟李用和聊些家庭的瑣事。
因為有事,喝過了幾杯酒,吃過了飯,便就讓劉小乙收拾了下去。白天李參和孫標到鄉下處理蔣家田地的事情,等他們晚上回來,再擺個筵席。孟州他們是地主,李用和國舅之尊,來了他們自然是要意思一下的。
上了茶來,徐平和李用和漱過了口,才繼續剛才的話題。
徐平道:「世叔,天下馬種無數,為何只有西北的馬才是最上等?」
「自然是因為那裡的馬種好,風土又適宜養馬,這是中原比不了的。」
「風土是沒有辦法,但馬種可以引啊!什麼是馬種?無非父精母血,這個人工授精就是用人取好種馬的精出來,讓更多的馬受孕。中原沒有那麼多好馬,還是因為沒有那麼多好的種馬,生下來的良馬就少。這技術,說穿了就是一匹好種馬當千百匹用。」
其實遺傳學的道理沒有多麼難懂,關鍵的還是經驗總結和深入的研究。但李用和終究是個粗人,也不在這上面花心思,徐平便也沒想具體講給他聽。等到回京城見了王素,再細說這些理論上的問題不遲。
粗略的遺傳學知識人們從感性上是早有認識的,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也沒有很好的手段去實現。動物的人工授精,植物的人工授粉,再加上基礎的遺傳學知識,一旦普及下去,就會帶來農業品種的大暴發,這才是最有意義的。
就像是豬一樣,中國原種豬肉質細膩,但都是中小型,體型不大,出肉不多。歐洲的則正好相反,體型大,肉質粗糙。所以中國人吃鮮豬肉,歐洲人吃醃豬肉,在雙方交流密切前是常態。不是歐洲人不知道新鮮的豬肉做出來好吃,是因為他們那裡的豬品種不適合,煮出來跟木柴一樣的豬肉沒人喜歡吃。
歐洲開始培育良種,引入了中國豬的血統,把這兩種優點結合起來,便培育出了各種著名的品種。徐平前世的那些大量養殖的豬品種,幾乎都是來自歐洲,便是這個道理。從血統上來說,其實是中國豬和歐洲豬血統混合,甚至中國豬的血統更重一些。
如果這個年代中國人先開始用這些技術培育良種,甚至從全世界引進種源,那麼後世的良種就會全部來自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