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和李參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一邊的譚虎忽然道:「呀,那莫不是李相公來了?」
徐平聽了一愣,急忙站了起來,轉身看去,只見一頂青羅傘正進了院子。
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
見真是李迪來了,徐平和李參急忙上前去,見過了禮,把他迎到桌前,上位落座。
把身上的大氅取下來,交給身邊的隨從,李迪落坐。等徐平和李參也坐了,才道:「今夜無事,聽說李通判在這裡為你接風洗塵,我便順便過來看看。」
徐平急忙拱手:「下官何德何能,勞相公登門?等忙過這兩日,我去拜會相公才是!」
李迪笑道:「你是本路都漕,按例本路州縣之官都在治下,受你刺察。到了孟州,自然是我該盡地主之誼,為你接風。」
「相公如此說,下官就真地無地自容了!」
李迪道:「好了,今夜不要講這些虛禮,坐下吃喝,說些閒話吧。」
徐平這才重新落座,與李參一左一右,陪在李迪兩側。因為治下有這些元老重臣,往往官職都遠在轉運使之上,為了不影響公務,朝廷專門有旨意,公事以轉運使為首。州縣送到漕司的書狀,特別規定知州不管什麼身份,都要以下屬的格式書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僅以差事論,李迪這個前宰相還真算是徐平的下屬官員。不過以李迪這種身份,再入朝堂隨時會成為宰相執政,而轉運使只是官低權大任重的中層官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直接進入兩府。從這個序列上講,李迪的身份又遠在徐平之上了。
這是大宋到太宗真宗時候逐漸成熟的祖宗家法,即「事為之防,曲為之制」,表現在這裡,就是「上下相軋」。即在地方上小官掌大權,重臣被牽制,以防出現地方實力派。實際上孟州民政以通判李參為主,也是貫徹這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