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告見徐平心不在焉,不由問道:「看都漕剛才的樣子,可是有事煩惱?」
徐平指了桌子上的公文:「西北党項有異動,我此時心不在京城,在西北啊——」
楊告聽了不由道:「西北?最近党項敗於吐蕃角唃廝囉,並沒有聽說其他事啊!」
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
「就是因為党項元昊敗於唃廝囉,我才會擔心西北不穩啊!」徐平搖頭嘆了口氣。「自元昊繼位之後,在党項倒行逆施,對外連年征戰,對內橫徵暴斂。党項人一樣是父母生養的,如何就忍得了這樣一位暴君?敗於唃廝囉之後,一時元昊音訊皆無,不說別人,他的妃子索氏就大喜過望,喜色溢於言表。結果元昊歸來,索氏自盡,一族被誅。你們說,這個樣子的元昊,在党項能夠坐穩位子嗎?」
楊告道:「他國內不穩於我朝難道不是好事?平定內亂,便就無暇他顧了!」
「楊副使,你這樣想就差了!元昊坐不穩位子,才需要不斷對外開戰,打贏了凝聚党項人心,打輸了找藉口誅殺反對自己的人。索氏是党項大族,難道只因為一位妃子在元昊未回時用樂,就誅其一族?不過是以此為藉口剷除異己罷了!現在的党項,元昊必須不斷地對外開戰,不管是勝是敗,戰事都不能停下來。戰事一停,元昊的死期就到了!」
這個道理徐平是結合自己前世的經驗得出來的,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決定於政治,服務於政治,是實現政治目的的暴力手段。沒有政治目的的軍事行動,不足以稱為戰爭。元昊繼位之後四處出擊,東西南北幾乎全部打過,難道是他得了失心瘋?他一個人瘋了,不可能党項全國的人跟著他一起瘋掉,這些軍事行動,是服務於元昊在党項的內部整合的。
只有明了軍事行動的政治動機,才能掌握住戰爭的本質,牢牢把握住主動權。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是搞什麼錦囊妙計,而是從政治的高度牢牢把握住戰爭的態勢,不被戰場上的迷霧影響了政治判斷。
此時的徐平已非吳下阿蒙,不是在邕州懵懵懂懂與交趾開戰的時候了,對即將到來的党項戰爭有清晰的認識。當年跟交趾開戰,而且還越打越大,其實有很多誤會,不管是徐平還是李佛瑪,都沒有做好準備。他們本來只是爭奪邊境上搖擺的土族,以及一系列於己方有利的戰略要地,並沒有想要一決雌雄。所以最後徐平進入升龍府,抓了李佛瑪之後便就立即撤出來,因為一開始的政治目的中不包括吞併交趾,當時也吞不下。
此時宋朝的情報對趙元昊的描述,說法比較多,有說些英武不甘居於人下的,有說其兇狠陰鷙的,有說些貪婪好殺的。從這些描述中,徐平得出一個結論,元昊確實是個有想法的人。那就是要把党項內部凝合成一個整體,不僅是他的治下獨立,而是要讓党項與宋和契丹一樣,真正成為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實體,特別是要成為文化獨立的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