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虎叉手應諾,轉身去了。官當到這個地步,每一次的升遷都要考驗一次家底,寫詔書敕令的,送官告的,一出手都不是小數目。
(備註:兩宋戰力最強的岳家軍,是獨立於三衙系統之外的,中興各大將,唯有岳飛沒帶三衙的官職。書中只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確,權當提供另一個思考問題的角度吧。)
第212章 重回三司
在李迪和陳堯佐以身體疲勞為由在徐平白沙鎮的莊子上歇了下來後,趙禎對朝里的人事變動也就停了下來。倒不是怕李迪和陳堯佐如何,而是趙禎知道要適可而止,將來做事的是那些人,真得罪了對他沒有半點好處。
李迪和陳堯佐代替呂夷簡和王曾兩人主政事堂,陳執中從三司卸任,入政事堂為參知政事,與晏殊一起代替宋綬和蔡齊。徐平以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入主三司,成為立國以來最年輕的三司省主。
樞密直學士位於龍圖閣直學士之上,定額實為六員,實任的除了備顧問,還要在崇政殿朝會時侍立,帶職的則與其他館閣帖職一樣。而此時的天章閣最高為待制,直學士和學士均未設。樞密直學士再進一步就是龍圖閣閣學士甚至是殿學士,不能循資而升了,必須有特殊的因由才能升上去。一般來講龍圖閣學士是翰林學士的兼職,或者翰林學士改任別的差遣所帶,其他官員升上去非常罕見。樞密直學士、龍圖閣學士和資政殿學士及文明殿學士,均為正三品,班位依次升高。資政殿學士一般為去位的宰執官所帶,文明殿學士則是為了優寵老臣,還有一個作用便是為了酬軍功,可以靠軍功升上去。
諫議大夫是跳出郎中和員外郎兩省官的漫漫長途的第一個官職,依門下省和中書省隸屬之別分左右,右諫議大夫為中書省官。當然這個年代只表示官品,不是實職,左右只是表示晉升路線,並沒有實際意義。左右諫議大夫、左右散騎常侍、門下省給事中和中書省中書舍人,這幾個官職稱為大兩省官,再向上就是六部長貳,一般要為宰執才帶。
明白了這些,便就明白了徐平到了這一步之後能夠升到什麼官上去。要麼就是三司使做得好晉升宰執,因為只有三司一個中央衙門的履歷,並不容易。另一條比較可能的路線是依靠軍功,因為更容易的詞臣路線徐平做不來,御史台因為他與趙禎比較密切的關係也很難。其他職位,就是要麼兼任要麼降級了,對於資歷沒有重大作用了。
大除拜要給草制的翰林學士的潤筆數目相當可觀,一般不會下於千貫,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人員的賞賜,一次這樣的升官對家底不厚的官員就是次考驗。當然只要穩穩做上兩年,到手的俸祿就足以把這個窟窿填上還有餘了,再加上因為身份帶來的其他收入,不可能升官還虧本。因為來得匆忙,李迪和陳堯佐的身上都沒有帶什麼錢,家裡面也沒有準備,都是先從徐平這裡預借,後邊慢慢償還。
徐平的官、職和權三司使公事的敕令出自舍人院,再到制敕院制敕,還有專門的人來發,每經一道手便就多一份賞錢。不過比起大除拜來,數目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