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進了公司也是有了鐵飯碗,特別是那些管理崗位,待遇比官府里的底層官吏還要優厚一些,最近一些日子開始有科舉無望的士人子弟進來,好壞謀個衣食。京城裡的官員成千上萬,能夠蔭及子孫,一個人就把全家養起來的都要到中層以上,下層的小官可沒有那麼優厚的待遇。他們的子弟,以前是奔著各衙門的公吏,以及各場務的吏職去,特別是那些有油水的職位,同樣趨之若鶩。以為士人子弟和讀書人就不屑於做公吏,那可是大錯特錯,每次新招公吏,這些人都是最大的投考人群。
特別是最近京城裡開始學習京西路,培訓專門的管帳人員,更是熱門,甚至有不少從國子監轉過來,專門學習做帳的。進士不是那麼好考的,而讀一輩子聖賢書,不中進士就什麼都不是,京城裡連個教職都不好找。七老八十才有特奏名,還不一定熬得上,就是熬上了得到個官身,也絕無前途,低級選人的待遇還趕不上現在公司做帳的呢。
京城好就好在這裡,什麼都可能缺,就是從來不缺人。而且只要衣食無憂的人家,子弟大多能夠讀書認字,人員素質遠不是其他地方可比。
管這裡的蔡提舉五十多歲年紀,蔭補為官,三十多歲才得到實缺,到現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年,還是選人身份,官員中的最底層。若是在徐平前世,無法想像這樣一個機構讓這麼一個小官來管,但這個年代就是這樣,別說是這培訓機構,大量的公司管理者都是底層選人小官,還有不少是武官。所謂冗官,基本就冗在這些人的身上。徐平辦了這些公司,給這些人出路,有了實缺日子就好過多了,他們都從心裡感激徐平呢。
進了長官廳,上了茶湯。一碗酸梅湯下肚,身上的暑氣才慢慢散了去。
徐平問站在面前的蔡提舉:「你這裡建成也近一年了,現在有多少學生?」
蔡提舉恭聲道:「回省主,如今在學的有三百二十六人,其中二百六十三人是從各個公司來的,還有六十三人是從外面招進來的。」
「他們學得如何?你這裡可有什麼難處?」
「學的用心,畢竟學好了就有一碗飯吃,哪個敢懈怠?說起難住,其他都好,就是缺教的人。教公司來的人粗識些字還好,一些他們做事要用到的學問,和算學之類,就難找教書的了。這樣的人本來就少,我們這裡能請來的,就更加鳳毛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