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璋吃一驚,忙道:「哥哥你說得仔細些,前些日子剛剛大勝,現在正是你風頭正健的時候,怎麼會想得到禍事?如果真有禍事,我們一起想辦法!」
「喝酒,喝酒。」徐平舉杯,與李璋又喝了一杯酒,笑著搖頭。「這個時候我當然沒有禍事,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自昊賊反叛以來,本朝雖然屢有小勝,但總得來說,還是喪師失地的時候多。惟一的兩次大勝,都是我帶秦州軍打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現在我們剛剛大勝,自然內外叫好,但過些時日,就免不了有人要流言中傷了。這是人之常情,避免不了。我們在秦州改軍制,編部伍,不知道壞了多少人的飯碗。挾兩次大勝之勢,朝廷必然有意把秦州軍制推行其他地方,那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李璋默默點了點頭,他自然也已經看出了事情的端倪,只是知道徐平心裡有數,沒有說出來罷了。樞密院有意把秦州的軍制推行到其他幾路,遭到了三衙和各地禁軍將領的激烈反對。秦州改軍制能夠順利,是因為這裡禁軍的力量薄弱,最大的兩支桑懌和高大全又是徐平的舊部,沒有什麼阻力,但其他地方怎麼可以?
秦州軍制的核心,是加強對軍隊制度性的掌控,同時大大削弱了統兵官的權力。這事情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推行下去,不知道動了多少將領的利益。此時的文化就是武官可以愛財,可斂財的權力被剝奪了錢從哪裡來?沒有錢了,為什麼要當兵賣命?
要加強制度性的掌控,必然導致軍中大量事務制度化,則以前幾個公吏就可以管理軍中事務,統兵官可以大字不識自然就不行了。大量讀書人進入軍中,軍中原有的官兵要學會讀書認字就不可避免,文武的界限會漸漸模糊。自太宗當政,崇尚文治,文官漸漸把武官排除出了國政大事之外,文武界限模糊,必然會改變這種趨勢。文官中的一部分會迎合這種政策,除了國事,把軍事大權也從武將手中奪過來。但絕大部會激烈反對,不讓武將干政是這個時候的基本政策,從武手中奪來軍權,同時政權也讓一部分出去。
秦州軍制推行下去,必然是會同時得罪文官武將。徐平連戰連勝還好,別人拿他沒有辦法,但凡有一點挫折,就不知道會惹出什麼大禍。哪怕不惹出禍事,有這些牽制,對於徐平的戰略決策也會有重大影響。惡性循環,最終只怕沒有什麼好結局。
當然最重要的,是秦州軍制顛覆了現在的軍事文化,得罪的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是某一群人,而是統治階層中的很大一部分。就如科舉打開了底層寒士的仕進之路,秦州的軍制改革也將打開底層的軍功升遷之路,禁軍的世兵世將會受到巨大衝擊。
這是一場對軍事文化的徹底變革,又豈能輕鬆?初立國時,宋太祖也說過欲讓天下武人盡讀書,結果也只是說了說而已,連半個浪花也沒有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