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都承旨王貽慶是太祖朝宰相王溥之子,以比部郎中任此職,已經老邁不堪,其侄子王貽永又新任樞密副使,他避嫌退職在家,已經很長時間不到樞密院視事。原樞密院副都承旨戰士寧實際主管樞密院承旨院,通管各房,處理樞密院日常事務。
秦鳳路經略司主管機宜文字李璋攜會州之戰的勝利回京代徐平述職,不久之後,便就從宮中降下詔旨,戰士寧升任樞密院都承旨,李璋出任副都承旨,不再回秦鳳路去。
都承旨這個職務,太祖、太宗兩朝都是用武將,跟武將出身的樞密使搭配,到了真宗朝開始文武參用,不過還是以武將為主,如天禧年間楊崇勛、夏守贇都曾出任。到了趙禎登基之後,開始以文資官員為主,武將參用,跟樞密院文職化相對應。李璋是趙禎至親之人,又在西北一年多,有軍功在身上,他出任此職在朝中並沒有反對的聲音。
李璋到樞密院之後,過了十多日,突然宮中又傳下旨來,樞密院新設河西一房,主管西北軍事,一應西北戰事機宜、兵籍、錢糧,皆由此房整理進呈。而且特別註明,此房暫時由李璋專管,全權負責陝西四路和鄜府路的軍機。
這道詔旨一下,群臣才回過味來,這件事情只怕沒有那麼簡單。樞密院的各房是辦事機構,沒有決策權,是貫徹執行正副樞密使意志的職能部門。沒有決策權的職位不引人注目,樞密都承旨的人選朝中很少有人議論,一般就是正副樞密使和皇帝同意即可。
此次李璋出任此職,呂夷簡沒有表示反對,別人也就無話可說,但新機構的設置就不同了。新設河西一房,這一房配多少吏員,主管什麼事情,在戰事中起什麼作用,就由不得相關的官員浮想聯翩。不過不知道怎麼想的,呂夷簡表現相當平靜,積極配合李璋。
不過以前慣例,東西兩府各自獨立,主管的事務不相通報,只是到了最近,為了應付西北戰事才新設衙門讓兩府一起議事。幾位正副樞密使對樞密院的變動閉口不提,外朝的文臣便就一頭霧水,想議論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偏偏樞密院又是一個極獨特的機構,他的地位與中書門下相當,但除了轄下的三班院、通進銀台司等這些在外的機構群臣了解其內部事務,樞密院本部官員極少,多是辦事的吏員和將佐,外人根本不知道其內部事務。而直接與樞密院相聯繫的武將,在朝中又沒有發言權,他們更多是直接向皇帝提意見。這件事是趙禎自己定的,武將們的意見提了也沒用,再親密的關係也親不過李璋。
大半個月的時間,李璋在樞密院忙忙碌,外面猜疑不定,就在這種奇特氣氛中過去了。
七月上旬,天氣依然炎熱,這日午後,趙禎突然傳出旨來,讓宰執全部到新設的中書附近的議事廳去,議論西北戰事。李璋所管的河西房,第一次在眾宰執面前亮相。
李迪有些不滿,雖然現在讓兩府對軍情共同議事,但呂夷簡管的樞密院,還是主要向中書催錢糧,具體的軍事布署很少讓中書插手。人總是這樣,大把的錢花出去,怎麼花的卻不許給錢的人過問,哪怕是國家事務,各衙門之間也會有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