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講,有什麼不明白的都問,現在問清楚了,以後才好做事。」
成克賞道:「我和野利大王屬下十數萬將士,解甲之後,要去做什麼呢?除了打仗,他們只會放牧牛羊。現在幾路都在並帳為村,不許遊牧,他們一時也學不會種地啊。若是到城裡做工,那就更加不會了,除了一把力氣,他們諸事不會。」
徐平道:「無妨,他們為朝廷做事,朝廷自然會安排他們的出路。放牧牛羊也是謀生的本領,讓拿慣鋤頭的人做這事,還做不好呢。接下來,朝廷會在隴右幾路分別設置群牧司和牛羊司,他們願意為朝廷做事的,可以編到裡面去。不想受管束的,可以編到各個村子裡面,做朝廷之民。以後不許遊牧了,但還可以駐牧啊,並不是不許放牧了。遊牧居無定所,太過辛苦,駐牧以後便如種田一樣,不用遷徒,有了天災朝廷也好賑濟。——如果有人要去種地,也是一樣。願意的編入營田務,不願受管束的編入各村。告訴他們,不管種田還是放牧牛羊,朝廷都會組織幫著他們建房,會發給農具和駐牧的用具,生活無憂。」
野利旺榮問道:「都護適才講要設群牧司和牛羊司,不知兩司有何區別?」
「群牧司牧馬和駱駝,為天下之軍提供軍馬馱畜,挑揀剩下來的才賣給民間。牛羊司牧馬、牛、羊、駱駝,什麼都養,為朝廷提供役畜和筋肉毛皮。兩司各有地分,互不相擾。」
野利旺榮和成克賞點頭,明白了什麼意思。軍馬是戰略物資,要求較高,不能跟民馬一起養,兩者的要求本就不同。分成兩司是為了保證戰馬的質量,以免濫竽充數。打下來党項之後,就有了充足的牧馬地,加上人工授精的技術已經成熟了,接下來要大規模地改良馬種,為軍隊提供優質且數量充足的戰馬。
見兩人再無疑問,徐平道:「還有,你們屬下將士的戰馬、鎧甲和刀槍弓矢,不好帶著到民間。一律從優作價,由朝廷收買,與賞錢一起發給他們。」
第319章 使節
依徐平建議,此次議和不再讓使節來回兩國京城,而是各駐雲內州和豐州。遇有重大到使節不能決定的事宜,則飛馬報朝廷。和約議定,則依澶州例各自去京城遞誓約。
澶州之盟後的慣例,使節都是一文一武,文臣為正使,武將為副使。宋的習慣,使臣的官階不高,一般是中下級官員。特別是文官,多是卿監以下,甚至有時用丞郎,武將的官階可能會高一點。契丹使節也是一文一武,不過依他們的國情還要加上一條,兩使節一為契丹人,另一人為燕人,即契丹境內的漢人。宋朝在接待的時候,對契丹人用番禮,對燕人則用漢禮。雙方對涉及國家地位的使節儀禮上斤斤計較,從坐次排列,到見什麼人穿什麼衣服,行什麼禮,參加什麼活動,甚至吃什麼,都各自有了一套對方認可的規範。
此次議和,宋朝的正使是禮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富弼,副使是供備庫使、恩州團練使張茂實。契丹則是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敵烈和樞密院都承旨王惟吉,雙方地位大致相當。
真正主事的,實際是雙方各自在前線的統兵大將,宋是徐平和范仲淹,契丹則是蕭貫之和劉六符。他們認可了,才會再報到各自朝廷,最後議定。
富弼和張茂實到雲內州的時候,正是最寒冷的時候,兩人凍得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