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鹽唄,還能有什麼?」徐平微微搖了搖頭,「只是,契丹能賣出來的貨物與党項相差無幾,如今朝廷已奄有党項之地,互市於本朝是可有可無。契丹嗎,山前幽州能產一些絹帛,茶卻無處可買。北地王公多吃肉食,無茶何以去腥膻?」
兩國對峙,對各自社會生活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總體來說,對宋朝影響小一些,對契丹的影響大得多。在邊境布置重兵,契丹國力無法長久支撐,這是一個方面。斷絕雙邊貿易,大量契丹急缺的物資無處可買,對民生的影響就大了。
遊牧民族已經養成了喝茶的習慣,沒有茶,日常生活都要出大問題。這大半年契丹境內需要的茶,只能由高麗人轉手購買,價格上漲數倍,契丹已經忍受不了。
契丹出品到宋朝的貨物,以前最大宗的其實是羊和鹽。徐平在三司的時候,在內地發展了畜牧產業,買契丹羊的數量年年下降,前幾年就聊勝於無。後來到秦州,西北的羊大量輸入中原,徹底斷了契丹羊的銷路。另一大宗貨物是鹽,以前主要靠走私貿易。宋朝的鹽貴不是因為成本高,而是因為附加在上面的人頭稅。雜稅一去,鹽價下降,契丹的鹽已經沒有人販賣。現在契丹能夠大量賣入宋境平衡貿易的物資,只有金銀、馬、駱駝和糧食等戰略物資,是契丹以前禁止輸入宋朝的。
宋朝與党項戰起,契丹借著調解想增加歲幣,是有平衡貿易的現實需求。而貿易物資與党項高度雷同,在宋朝平滅党項之後,契丹在雙邊貿易上處於極端不利的地位。正是因為如此,每年三十萬的銀絹,他們死咬著不肯鬆口。
不管軍事還是經濟,以前宋朝與契丹都維持著一種動態平衡。平衡一旦打破,便從軍事經濟方方面面影響到兩國。現在還只是開始,以後契丹的壓力會日甚一日。契丹不是党項,耶律宗真也是不元昊,不能採取他們那種野蠻粗暴的方式。帝國有帝國的臉面,一旦不要臉了,契丹對周邊各族的統治體系會崩掉,那樣壓力就不只是來自宋朝了。
看準了契丹不得不求和,不得不互市,徐平不會做出任何讓步。能夠平等貿易,已經是對契丹示好,考慮到內部軍事改制任務的艱巨性,其他的契丹不能多想。
左右無事,趙禎和幾位宰執一起,一一數著契丹能夠賣到宋朝的物資,要多少才能平衡掉雙邊的貿易。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契丹需要賣到宋朝近百萬貫的貨物才行。
陳執中咂舌道:「如今北地能夠賣來的貨物,以馬為大宗,羊、駝自有西北來,朝廷不會買他們的。一百萬貫,豈不是要契丹每年賣兩萬多匹馬!」
徐平笑道:「兩萬匹哪裡夠!現在有西北的馬,還強過契丹馬,北地的馬哪裡能夠一匹賣五十貫。以在邊境的價格計算,二十貫,不能再多了,不足二十貫也有可能。」
秦州的養馬業已經起來,加上內地群牧司的發展,再加上党項來的馬,供給已經大增加了,馬價必然下降。五十貫一匹契丹賣給誰去?二十貫都未必賣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