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是天理,由理而成的德,是屬於父親的,德就是父親大人。熊孩子不滿意父親,造了這家的反,以後不叫父親大人了,要改叫母親大人,這家要由母親來作主。
人的性情兩部分,一部分是維持大家緊密團結在一起的,這是父親的。還有一部分是自由自在的,這是母親的,就是好玩高興,滿足自己欲望。天理由父親管著,性情則在各人心裡,由母親管著。父親不斷地用天理來奪人慾,在家裡奪母親的權,最後終於是闖出了大禍來。家改成母親來管,不按天理,要讓政權從人心。
孩子的性情被奪了,不高興,大人一看不住不是在家裡闖禍,就是到外面惹事。這家教育好,一般不到外面闖禍,但架不住有人來闖門,有人在家裡鬧出事來。道理里只有天理,沒有私慾,照著天理做事大家不樂意,政治對內對外就不牢靠。
父親奪母親的權,孩子不高興,那母親奪了父親的權,孩子就能開心嗎?父親是對外的,所以用他的道理來管家,母親守家所以不能用她的道理,是一種平衡。父親和母親都滿意,才能家合,才能萬事興。不能任性,一任性又成了有母親沒父親,有地而無天。大家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受制度約束,就很難團結得起來。
由流傳下來的治家的傳統,徐平猜測這個天下治理之道,應當是父母都心安。孩子們就來作偽,父親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母親要什麼,也給她什麼。
扮演好偽君子,留住真性情,就是徐平欲讓父母心安的治國道理。處理好外患,全力去通這個道理,在天下形成制度和道德,來實現長治久安。長治是讓父親滿意,久安是讓母親滿意,有天有地,家和萬事興。
徐平來到這個世界只求一世富貴,最開始他並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等慢慢知道、明德之後,才明白為什麼。前世的經驗告訴他,想要富貴,就要掌權,就要想辦法去做官。參加科舉考中進士,一步踏入官場,就向著《道德經》里的那個世界而去。他的心中沒有任何天條,凡事要講個道理,自己要弄明白,就一步一步拾級而上。他選了這一條道路,其後就身不由己,只能一直走下去。不把他的道理通於天下,他於這個世界就只是一個過客,自己的愛恨情仇就一片虛無。假人也要做真,愛人是自己的愛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朋友和仇人同樣是自己的。通不成道理,連這一世富貴都守不住。他只有守住這一世富貴,假人做成真人,才能成為自己,去探索另一個世界。
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當他有這個志向的時候,其實不是很明白到底是什麼,現在明白了。賢者所言為經,經留給世界,報答這個世界的同伴和自己的後人。賢者所為即史,造福了天下人,即為功。功獻給母親,載之史冊。賢者通道理,能夠讓天下一心,從而成德。德獻給父親,德被蒼生。有此三不朽,則對這個世界的人都報答了,從而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