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小说网 > > 錦繡官路 > 第346頁

第346頁(2 / 2)

京察分為堂審和自陳,堂審主要是五品及以下官員的審核,四品及以上官員則是自陳。

堂審日定於二月二十三,所以正月二十二日吏部尚書、都察院都御史等主察官員便開始自陳乞休,即請求致仕告老還鄉。

尤其是楊琦,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銜、文淵閣大學士,位高權重,年前十一月開始就有很多言官彈劾吏部尚書入內閣的楊琦不適合主持京察大計,容易徇私舞弊等等,所以楊琦在主持了準備工作以後,就主動自陳乞休。

“臣識鑒闇劣,xing行疏陋,既不能明察乎庶物,安足以駁平乎人倫……伏望皇上重茲大政,察臣不職,將臣先行罷黜,別選名賢以司其事。庶考察得人,而群工去留亦各得其當矣。”

當然乞休只是一種形式,沒人會真心想要致仕,皇帝也不會因此批准,只是官場上的一種形式遊戲,看似無用功,不做卻不行。

因為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不稱職的官員妄想用彈劾掌察官員而逃避自己被察。

不過這一次楊琦卻似乎鐵了心一樣非要辭去吏部尚書之職,他以吏部尚書位高權重不便入閣為由,自請去職,否則惶恐不安,內閣政務都不能行事妥當。

後來皇帝批覆楊琦依然領吏部尚書銜,但是吏部實務卻由左侍郎袁向道負責,從此開啟了禮部尚書不入閣的不成文規定。而這一次京察大計便也由袁向道與都察院左都御史共同主持,吏部右侍郎和都察院副都御史協助。

袁向道雖然只是吏部左侍郎,但他xingqíng孤潔,向來不肯拉幫結派,本身為人耿直清廉,所以由他主持京察大計,兢兢業業者反而心安,渾水摸魚者卻怨聲載道,只因求告無門,有禮都沒處送。

林重陽幾人覺得京察應該跟他們沒多大關係,畢竟去年剛進翰林院,第二年就趕上六年一次的京察大計,基本也就是走個過場,結果還是維持原樣,不會破格提升也不會打壓的。

所以他們一切如常就好。

不過他看得出譚贇、張學士、李源等人非常著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一直忙於跑關係。雖然他們做得隱秘,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林重陽自然也能知道。

京察前半年是跑關係、使絆子的時間,言官們會彈劾不稱職的官員,彈劾奏章會作為京察依據,而彈劾最晚日期截止於十一月三十,過期不算,以免有人會臨近京察爛告,同時也避免彈劾日期過長人數過多,導致最後科道官拾遺人數不足。

但是也有人會藉機投遞匿名揭帖誣告本衙門有競爭力的同僚,這樣就可以將別人踩下去自己升上去。

這都是他從沈之儀那裡聽來的八卦消息。

除了彈劾的奏章,京察的另外一項依據就是吏部發下來的訪單以及本部堂官對下屬的考評。

去年冬天的時候,吏部給科道言官們下發訪單,以其風聞奏事的權力來填寫訪單上人員的訪評。不知道為什麼林重陽也領到一張,填寫的就是翰林院幾位學士的。

翰林院除了李固因為有吏部右侍郎職務可以自陳,其他翰林官都需要經過京察,自然也在被填寫之列。

哪怕他和譚贇有過節,訪單他也沒有說不好的話,全是很中肯地評價譚贇的能力。

實話說,譚贇工作有能力,亦博學有文,做提學的時候政績突出,所以林重陽根本就沒想過要背後使壞,他也不屑於如此。

不過顯然有人誤會了,否則也不會一個勁地給他白眼--從這點看譚學士心胸還是不夠開闊,林重陽倒是不怕他的,反而儘量避免衝突。

所以二十一上衙以後他照舊領著原班子進行《仁宗實錄》的收尾工作。其實假期的時候他已經領著馮順等人基本編完,如今要完成裝訂,還有備份。

他雖然沒有明說,卻也想在京察的時候給李固以及自己等人增加一些籌碼,尤其是陸延和趙文藻等庶吉士,編纂先帝實錄工作做的好,在皇帝那裡也會掛上名號的,這也是一大政績。

就他自己來說倒是寧願外放或者去各部歷練,也不想只在翰林院內部升遷,本是科舉鼎甲出身,最高的學歷,卻要一直養在翰林院,哪怕以後從翰林學士晉升六部堂官,也沒有太多實際經驗,除了清貴,反而被六部有司官員們排擠輕慢。

高學歷的被人詬病少經驗,低出身把持政府基層實際工作,這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實在是應該有所改善。只可惜他的前途卻不由自己把握,哪怕升遷位置也是上司們定好的。

最新小说: 绊惹春风(双重生) 和哥哥的恋爱日记 香山浔风 卷子 「猎人」在杀你的365日 潘塔斯女神(NP) 碧霄(NPH)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