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李固,考功司郎中、員外郎等人也都佩服得緊,還有人直接將他們的表拿去,也學著列一個,很快就發現工作效率可以加兩倍,太好用了!
李固表揚了幾人一番,“明日沒有早朝,點卯以後我去翰林院坐館,欣賞諸位編纂的《仁宗實錄》,相信你們一定會給本官驚喜的。”
林重陽幾人謙虛道:“都是編纂官指導有方,學生們只管執行就是。”其實每個階段李固都應該檢查的,不過李固忙於吏部的事qíng,每次都是問一下進度,並沒有真去看過。
如此有才還謙虛,哪個上官不愛呢,李固都有些迫不及待要看到先帝實錄儘快上呈皇帝了。
第二日一早林重陽幾人上衙點卯,然後去書庫里收拾《太宗實錄》,到時候搬過去給李固等學士們檢查。
李固還沒到,譚贇和張學士幾人先來了。
范孔目拎著開水過來給諸位大人們沖茶,他顧自給林重陽舀了一茶匙枸杞加jú花,然後提壺沖水。那邊譚贇看到,問:“你為何每次都給林修撰沖茶卻不為我們沖?”
范孔目職位卑微但是心眼活泛,知道譚贇譏諷自己看林重陽去吏部幫忙就拍馬屁,他回道:“譚學士,您要是不介意小的放多放少了的,小的也樂意幫您沖茶。”
譚贇一聽,笑道:“還是我自己來吧。”他自己捏了一小捏茶葉放進自己的紫砂壺裡,然後讓范孔目幫忙倒水,自己這茶葉可貴著呢,萬一被這些貪婪小吏給偷吃了多不划算。
他和張學士說幾句閒話,得知今兒皇帝不上早朝,李固應該很快就會過來這邊。
很快李固大步走過來,後面跟著林重陽幾人,每人搬著一摞書,進了屋裡都放在李固的書案上。
張學士幾人圍攏過去,驚訝道:“《仁宗實錄》?林修撰這就編纂好了,過年在家也沒閒著吧,有此上進心實在是可喜可賀!”
他們幾個著實驚訝,原以為起碼得三年才能編纂好呢。
林重陽知道他誤會自己拼命將仁宗實錄趕出來是為了搭京察大計的東風,也不解釋,畢竟也是有此原因的,他笑道:“下官接手的時候學士大人已經準備很多史料書籍,下官只需帶人將材料甄別篩選就好。”
這當然是謙辭,因為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後來帶人做出來的,只不過他分工明確,任務清楚,有人負責起居注勾選,有人負責其他史料篩選,有人負責摘錄,有人負責整合,有人負責抄寫,這樣以來那幾位庶吉士的工作效率就非常高。
以一當十有點誇張,但是以一當三還是很輕鬆的。
譚贇也過來翻看,見上面居然有句讀,就覺得很不慡,“林修撰這樣編書,可是要多費許多紙張的。”
林重陽笑道:“那咱們就想辦法多造紙,總歸不會短了翰林院的紙用。”他們刪掉很多無用廢話,早就把標點符號費的紙節省出來了。
“哎呀,還有圖畫呢!”張學士跟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指著翻開的一頁驚喜道:“先帝年輕時候可真俊。”雖然只是簡單線條畫像,並沒有上色,但是寥寥幾筆就能將人物特色畫出來,更見功力。
林重陽偷笑,畫出來的人物罷了,皮膚光潔、眉眼齊整,只要不畫歪,就沒個丑的。
他這是學了沈之儀,揚長避短,畫出來的人物英武不凡,上官們自然不會有異議。
張學士那麼一喊,其他人也紛紛去看,各人拿了一冊都發現這原來是一套圖文並茂的皇帝實錄呢,在總綱就有仁宗皇帝的畫像、生卒年、諡號、廟號等,翻開就是目錄綱領。
一共一百四十二卷,分一百四十二冊。
每一冊里都有幾幅畫,將那些重要場合畫出來,再將需要標註的語句填在空白處,一目了然。
尤其有些對話,居然還模擬再現,加入了語氣詞,又有句讀,讀來輕鬆詼諧十分有趣。
仁宗皇帝本來就是一位寬仁幽默的皇帝,當初有位陳閣老卻是位冷麵閣老,沉默少言、面色冷峻,仁宗皇帝就時常跟他開玩笑,在這本《仁宗實錄》里就有很好的體現,看得張學士等人忍俊不禁。
譚贇卻不高興,指責道:“先帝實錄,豈是兒戲?這般戲謔取樂,成何體統?”
林重陽見他率先發難,就將另外一套直接抄錄的《仁宗實錄》搬給他,“譚學士,這裡有按照慣例編纂的實錄,還請譚學士過目。”沒有全部,只有前面總綱和十卷,如果皇帝不認可,那他立刻就能帶人將這樣的抄寫出來,反正材料是現成的,只需要謄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