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維修鐵路。日人就抓了許多工匠和民夫,去替他們維修鐵路。宋大叔的兒子宋青遠,就是那時候被抓到了鐵路上。
解放以後,也沒有回來。就繼續在鐵路上工作了。並在當地娶妻生子。
半島戰爭爆發,需要人員支援前線維修鐵路。宋青遠也是其中之一。
好容易回來了,卻接連被大河阻住回鄉的路。沒法跟老父母團聚過節。
何小西他們把大車趕進院子裡去。何小東脫了棉衣,掄起大錘幫宋大叔打鐵。他不太會說話,只能用這種方法安慰老人。
何小西洗了手,進到灶房裡幫宋大嬸做飯。看到何小西進來,宋大嬸總算是露出這幾以天來的第一個笑容。
何小西接過宋大嬸手裡的和面盆,把麵餅子貼在鍋邊上。
“青遠哥給公家幹活,公家是有制度的,不能隨便曠工,過節不能團聚就不能團聚,平常團聚不也是一樣嗎。”何小西勸道。
“你大叔就不想讓他跟著公家干,家裡現成的營生,你大叔想讓他回來,繼承這個鐵匠鋪。”宋大嬸嘆口氣說道。
從後世回來的何小西,卻知道有一個非農業戶口是多麼的難得。而且,宋大叔家的這個作坊,以後也是要併到公家去的。
手工業者,也不再允許單幹。
宋青遠若是拗不過他爹,真的回來。過後肯定是要後悔的。說不定都會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嬸,你們可不能犯糊塗,青遠哥那是鐵飯碗,以後老了公家給養老的。年歲大了,不幹活都有工資拿。
生病了都不用自己花錢看。”何小西給宋大嬸分析利弊。
宋大嬸第一次聽說有這種說法。“有那好事?”
“可不就是嘛,你還不相信我說的?”何小西說,“聽說過幾年還給分房子呢,蓋好的大樓房,廁所什麼的都在屋裡,陰天下雨都不用出來。”
何小西給宋大嬸畫一張美妙的藍圖。並不是隨便說說,這些到最後都可以實現。
“那我們老兩口怎麼辦?老了老了,身邊連個人都沒有。”宋大嬸掀起衣襟,抹抹眼角。
“嬸兒,你們在家鄉也沒什麼人了,何不就把房子賣了,去投奔兒子多好?大叔的手藝,在哪裡不是打鐵?
雖說是故土難離,還不是兒子在哪裡,哪裡就是家。”何小西幫著出謀劃策。
按何小西的話去辦,是最好的出路。
宋大嬸有些意動。國人都是如此,一輩輩的人,都是為兒孫活的。兒孫好了,比什麼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