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秋歌,回家。”
**
鄉試依舊在寧安府舉行,但考試的貢院不是同一處。鄉試的貢院規模更大。前院用來考試,後面則是閱卷的地方。
鄉試一共考三場,每場都是三天兩夜,吃喝拉撒睡全部都要在貢院的號房,分別在九月三日、九月六日、九月九日舉行。
第一場主考四書,第二場主考五經,第三場考的是時務策。開考兩天前兩天會張榜公布座號。考試日黎明入場,對號入座。
主考官由皇帝親自委派,至各府府城主持鄉試,該府的知府則擔任巡考官。內、外簾官分別負責閱卷和監臨的職務。
為防止科舉徇私舞弊,大涼有規定,鄉試必須糊名。至於謄錄,因為鄉試考生眾多,工作量巨大,所以除了京城上元府,其餘諸府均沒有實施。
寧硯到寧安府的時候,已經是九月一日了。找了個地方落腳後,寧硯就去張榜的地方記下了自己的座號。
第三天,也就是九月三日,天還未亮,寧硯便朝貢院走去。什麼都不需要帶,因為為了防止夾帶,除了筆墨紙硯這些東西,飯食和夜裡蓋的被子都由貢院提供。
貢院坐落在學府街,大門上正中懸“貢院”墨字牌匾,大門的東西兩側放置的有“明經取士”、“為國求賢”兩塊牌坊,衙門的衙役佩刀守在大門兩側。
考生進入貢院前,依舊要經過搜身檢查。在檢查完後,有專人給寧硯發了三根蠟燭。這是三場考試的用量。
進了大門後,不遠處就是龍門,龍門又開四道門,傳過去正對著的就是懸著“旁求俊義”的匾額。
除一匾額外,還有兩楹聯,上書:
號列東西,兩道文光齊射斗;
簾分內外,一毫關節不通風。
左右是縱長五十多米的考室。寧硯還看到在院子的東南西北四角處都建的有瞭望台,站在上面的人可以將兩側考室納入眼底。
考室每隔上十米左右,也站的有府衙的人。比之院試嚴苛的不是一點半點。
寧硯大致的打量了一下後,就找到自己的號房走了進去。號房的地方很小,一上一下橫放著兩塊木板。
上面的充當桌案,下面的就是凳子。晚上的時候兩塊木板一併就是床了。在當凳子的木板上還放著一床被子。寧硯翻了一下,一股霉味就衝進了他的鼻子。
皺著眉頭將被子推到一腳,又將腳旁的恭桶踢到木板下面,寧硯這才坐下,靠著牆壁閉上了眼睛。
“咚~”
一聲沉悶的鼓聲將不小心睡著了的寧硯驚醒,睜開眼睛時,已經能看到分發筆墨紙硯和試卷的簾官了。
因為視線的原因,他看不到公堂上坐的主考官是誰,但能看到從考室一頭往另外一頭巡視的何才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