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想出了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按照筆畫,也就是字由簡到易進行排列。比如這個“一”字。”
寧硯伸手在空中寫了一個“一”字。大涼也不只是用“壹”、“貳”這種數字,“一二三四”也並不少見,但只要是在稍微正式一些的場合都會採用前者。
“這個字只用一次就能寫成,也就是他只有一個筆畫,它是最簡的,所以就可以將橫部列在一百九十二部的最前面。‘一’字則位於橫部下第一字,至於‘壹’字就要往很後面排了。”
寧硯用一個例子將他採用的新方法解釋了一遍。看著侃侃而談,胸有成竹的寧硯,在場的人心中都生了一種異樣的情緒。
翰林院是什麼地方,可以說是大涼精英的匯集地。最不缺的就是有才華的人。隨手抓一個人說不定就是那一次殿試的狀元榜眼之類的人。
所以寧硯這個傳臚除了年齡還能讓別人注意上兩眼外,別人根本就不會對他有太多的關注,更別說在場的這些品級比他高的官員了。
但寧硯這樣一番話下來,毫無疑問,絕對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紛紛將“寧硯”這兩個字牢記在了心中。
不止是因為所說話的內容,還因為他說話時的那份氣質,坦坦蕩蕩,落落大方。
“按筆畫的多寡來對文字和部首進行排序,寧硯,你可算是開了一個先河啊。”紀良和點著頭說到。
說完,紀良和將寧硯交給他的那幾張紙遞給了離他最近的一個人。“你們都傳著看一看。”
那人雙手接過,而後放在手旁邊的桌子上,和同坐一席的人一起看了起來。坐在其他座位的人也按捺不住,起身來到了這裡,湊在一起看了起來。
一邊看著還一邊小聲的議論起來。
沒過多久,最先看完的一人指著那幾張紙激動的說到:“大人,這種方法絕對可行!辭書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編撰,對後世的影響肯定要超過《說文解字》一書。”
他們這些參與編撰的人肯定也能在史書的一角留下自己的名字。
“大人,下官附議。寧翰林的這種方法絕對是開了一個先河,讓下官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下官肯定,絕對可行。”
寧硯聽著這些人的誇獎,心裡也不禁喜滋滋起來。有他們這些話,也不枉他這一個月廢寢忘食的去鑽研了。
雖然有後世的字典啟發在前,但留給他的記憶寥寥無幾,更多的記憶是根據漢語拼音來進行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