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也這麼想?」小六眼睛亮晶晶的,一眨一眨。
顧子辰看著她一副尋求表揚的模樣,心中好笑,輕點了下頭。
似是收到了鼓舞,小六繼續眉開眼笑地說:「小的就說嘛,逸國公啊真不算是什麼大奸大惡之徒。其雖權勢滔天,卻從不見隨意殘害百姓。如此說來,他啊,可比那些視人命如草芥的人強多了呢!」
看著她滔滔不絕地講完,顧子辰才淡淡問道:「說完了?」
小六點頭。
「你知道逸國公這第一紈絝的稱呼是從何而來嗎?」
「嗯?難道……不是小的理解的那樣?」
顧子辰沒有回答,而是又問道:「那你是否了解東平王家為何是東啟最大的世家?」
小六思考了半晌,搖頭道:「小的自記事起,就聽過『王紀袁李席』為當今五大世家,但是卻不知道其來由。」
「『王紀袁李席』分別指的是有數百年根基的東平王氏,江南紀氏,姑藏袁氏,隴西李氏,曲阜席氏。而這王家位屬東啟領域,又為東啟培養過無數大儒。」
「大儒?」
「嗯,不止。至今,王家已有八名駙馬、十三位官至宰相、二十位皇后、百餘位文人名仕。甚至,還有一位稱帝,就是當今聖上。」
小六不禁咋舌:「好厲害!」
「確實。曾相傳,凡是王家的兒女無不受人追捧,入宮則為後,如朝則為相。然而,更為難得的是他們王家依仗的,並不是家族德高望重的名聲和權力,而是學識。」
「學識?」
「是。民間有句傳言,說的是東平王氏,去天尺五,下地丈三。」顧子辰道,「不論傳言是否屬實,但王家在文學、政治上的造詣卻實是了得。」
他抬頭看向小六,「而你方才一直提到的這位逸國公王敦,他雖是由王家一柳氏姨娘所生,也自小閱書無數,該學的都學了。不過後來,王敦的生母在其十四歲之時忽然病逝,而他也因在喪期間與奴婢私通被抓,所以才得了這個王家百年難得一見的紈絝之名。」
服喪期間與婢女私通!
小六的嘴巴張得幾乎能吞下一個拳頭,「這也太,太——」
「不止如此。」
「還有?」
「聽說當時王家家主勃然大怒,當場就要請家法。誰料年僅十四歲的王敦卻顏無愧色,還出言反駁,說『禮以抑本性為主,人性則以從欲,抑或可助人達成所願,欲卻能超脫得自然。』他的意思是仁義道德為理偽,而他受夠了禮法的桎梏。」
小六忍不住問:「他,沒被打死?」
顧子辰笑了笑,「差不多吧。總之後來王敦活是活了下來,但也就成了王家最為不齒的一個存在。」
「原來還有這麼一個傳奇的故事。」小六感慨,「可是,逸國公如今活得倒很是瀟灑啊!」
「是啊.峨冠博帶、循規蹈矩的反而沒剩幾個了,這些個叛散五經、滅棄風雅的,倒是活得好好的呢。」
顧子辰轉頭對著文竹吩咐:「去給逸國公府送個帖子,說是感謝他今日在瀟湘館對我府下人的仗義出手。並詢問,過兩天是否方便,顧某想要親自登門致謝。」
文竹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小六,點頭應是。
「等會兒,順便讓紫葳過來一趟。」顧子辰又道。
「是主子。」
隨後,顧子辰再次拿起了手邊的竹冊。
於是,小六便實相地和文竹一起退開了。
「文竹,紫葳是誰啊?她要來做什麼啊?」
「等會兒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