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孔子適齊 左傅昭公二十五年: 將於襄公,萬者二人,其眾萬於季氏。 是大祭,萬是舞名。業此舞者,是日,皆往季氏 之私廟,而公家廟中舞者僅得兩人。其時季孫氏驕縱 無禮,心目中已更無君上,而昭公亦不能復忍。君臣 起釁,昭公遂奔齊。 孔子謂季氏: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 佾是舞列。八佾者,以八人為一佾,八八六十四 人。此章所斥,或即魯昭二十五年事。孰不可忍者, 謂逐君弒君在季氏皆可忍為之也。或說 :“季氏如此 無君,猶可忍而不治,則將為何等事,乃始不可忍而 治之乎?是孔子已推知季氏有逆謀,魯國將亂,其發
為此言,固不僅為季氏之僭越而已。較之子入太廟一 章所載語氣意態不大相同,見道愈明,出辭愈厲。此 亦可見孔子三十而立後之氣象。 史記孔子世家: 季平子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 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 公乾侯。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適齊。 是年,孔子年三十五。其適齊,據史記,乃昭公 被逐後避亂而去。或說在昭公被逐前見幾先作,今不 可定。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圖為樂之 至於斯也 。”(七) 史記孔子世家: 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
韶相傳是舜樂。一說舜後有遂國,為齊所滅,故 齊得有韶。或說陳敬仲奔齊,陳亦舜後,敬仲攜韶樂 而往,故齊有之。史記三月上有“學之”二字,蓋謂 孔子聞韶樂而學之,凡三月。在孔子三月學韶之期, 心一於是,更不他及,遂並肉味而不知。孔子愛好音 樂心情之深摯與其向學之沉潛有如此。若謂孔子一聞 韶音,乃至三月不知肉味,則若其心有滯,亦不見孔 子遇事好學之殷。故知論語此章文簡,必加史記釋之 為允。 孔子自曰: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七) 藝即禮樂射御書數。當時之學,即在此諸藝。惟 孔子由藝見道,道德心情與藝術心情兼榮並茂,兩者 合一,遂與當時一般儒士之學大不同。孔子曾問官於 郯子,學琴於師襄。其學琴師襄之年不可考,但孔子 與音樂有深嗜,有素養,故能在齊聞韶而移情學之如 是。 子貢曰 :“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 (十九)其學韶三月,亦必有師。其與齊太師語樂, 齊太師或即其學韶之師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