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愛卿,你忠心為國,朕亦心知,一旦除職,朕亦不舍。不如這樣,你去任吏部尚書吧,何如?”
柳奭一聽,小是比中書令小了點,不過有比沒有強,趕快謝恩吧。柳奭出班跪下,猛磕頭,輕沾地:“謝陛下隆恩!”
長孫無忌一看,這叫什麼話,事前也不打個招呼,說不干就不幹了。唉,這柳奭的去職,也是後宮鬥爭的結果啊。事已如此,反對也沒有用。于志寧、來濟他們頻頻拿眼來看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裝作不知道的樣子,不置一詞,站在那裡,木雕泥塑一般。李治在龍椅上不安地欠了欠身子。
柳奭被貶,王皇后也就失去了靠山。武則天心中竊喜,又借王皇后殺死自己女兒一事,極為慫恿李治廢除王皇后。
依賴武則天慣了的高宗李治,最終招架不住武則天的柔情攻勢,只好答應先爭取幾位元老重臣的同意,然後再廢除王皇后。
的確,在進軍皇后的道路上,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元老集團,則是最大的障礙。他們盤踞在朝廷多年,說話好像一個腔調。他們要不點頭,武則天的皇后寶座是不那麼容易得的。對此,武則天也大費躊躇,特別是那個三朝元老長孫無忌,可不是個好對付的簡單人物。
永徽五年七月,高宗李治帶著武宸妃走娘舅家。名義上是臨幸,實則是遊說拉攏長孫無忌。去之前,武則天和李治一塊商量了半天,精心準備了好多禮物。
一大早,宮門大開,一隊隊羽林軍和內侍騎著高頭大馬,頭前打道。李治和武則天同坐一輛御車,後面又有裝滿各種禮物的十架大車,一行人馬迤邐向太尉府進發。
“愛妃,你覺得今兒去太尉府,一切順利不?”李治問武則天。
“看情況再說,那長孫無忌當然不是個善主。”
“朕覺著沒問題。”李治自信地說,“雖然他是朕的舅舅,官居太尉。朕自登基以來,卻是第一次去他家,又加上帶了這麼多禮物,他肯定很激動,很高興。到時候,把那事一提,肯定他得點頭答應。”
“凡事不可像想像的那麼樂觀。”武則天坐在旁邊,面無笑容,她在思考著到太尉府可能面臨的種種局面。
“愛妃,到時候怎麼說來?”李治又把武則天所教的話忘掉了。這一段時間,李治的頭暈病又犯了,記憶力大不如從前,凡事回頭就忘。本來,武則天凡事都要插一槓子。但插歸插,論處事和說話能力,武則天就比李治高一籌,久而久之,養成了李治事事都聽武則天的習慣。
“唉你說話呀,到時候該咋說為好?”李治擁了擁做思考狀的武則天。
“怎麼說?你這樣說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王皇后不能生育、我能生育,不就行了嗎。”
“對對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朕這樣說,准成。”
窗外是一派昇平氣象。雖御駕出行,李治卻詔令不許五城兵馬備道,所有百姓商業人等,自由通行。但見寬闊的大街上人來人往,菜館、布店、藥鋪、鑲牙館等,店鋪一個挨一個。空氣中洋溢酒氣肉香,和煙味、人味,混合成一種特殊的溫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