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鎮中原控山東,
心懸在下望帝京。
蒼茫春秋浩然氣,
默默岱山論機鋒。
等近侍一念完,群匠又“好詩,好詩。”地贊著,獨許敬宗大驚,撩衣跪地,“叭”給武則天磕個頭,然後起身贊道:“此情超古今也,誠不讓鬚眉也。娘娘才情高遠,敬宗佩服之極也。”
“皇帝的詩也不錯,風流、瓊瑤、寶靈,寫的多好,我魏國夫人最佩服的男人就是聖上了。”一個青春少女從人群中站出來說。
“是你,小真,你也來了?”高宗驚喜地問道。
“人這麼多,你哪能注意到我?”小真噘著嘴說。
“別生氣,別生氣,”高宗愛憐地看著嬌嫩的小真,說,“你以後跟著朕就行了。”
“您的衛隊飛騎兵不讓我靠近您。”
“讓,讓。朕說讓就讓。”
封祀禮畢,高宗、武則天、諸王、宰臣以及禮官們向南走行道下山了。在帳殿休息一晚上,又來到了泰山下西南方的杜首山,祭祀地神。又過一天,高宗和武則天在帳殿受朝覲,參加的有文武百官、孔子後代、諸方朝集使、岳牧舉賢良及儒生、文士上賦頌者。還有突厥頡利發、契丹、大食、崑崙、日本、新羅、靺鞨等國的王公、使臣。望著盛大的朝覲場面,望著面前這些身著民族服裝,膚色有別的諸方朝集使們,高宗李治哈哈大笑,對身旁的武則天說:“我大唐帝國,威望遠播於域外,四方諸侯,莫不來慶,你作為朕的皇后,心裡頭感到高興不高興?”
“高興,”武則天笑著說,“請陛下頒詔。”
“頒什麼詔?”高宗不解地問。
“昨晚說好的那事。”
“噢,”高宗一拍腦殼,想起來了,指示身旁的近侍讀詔。內侍展開一卷黃絹布,朗聲讀道:
“朕與皇后此次封祀泰山,皆為蒼生祈福。特大赦天下,改元乾封。賜文武官階、勛、爵、民年八十以上版授下州、刺史、司馬、縣令,婦人郡、縣君;七十以上至八十,賜古爵一級。民酺七日,女子百戶牛酒。免所過今年租賦,給復齊州一年半,兗州二年……
“天下七十以上的人都有官爵,合適嗎?”等近侍宣讀完,高宗問身邊的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