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商人來到***,各級政府要管吃管住。如果他們到街上吃飯,飯店一律不能收錢,還要統一口徑地說:‘我***吃飯從不收錢’”中***為“天朝”兩字
3.蕭吉22:五行大義
此時的蕭吉已經是八、九十歲的老翁了。他所處的是一個群星閃耀的時代。之所以能湧現如此之多的術數大師,我想原因有三:一是時局動盪,需求旺盛;二是距離易學大興的兩漢時期相去不久;三是科舉制在這個時代的末尾才初現雛形,讀書人還不必終老於四書五經之間。
蕭吉能在這麼多高手中脫穎而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一部著作——《五行大義》。英國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曾指出:“關於五行的最重要的中古時代的書籍,是公元594年蕭吉所寫的獻給隋朝皇帝的《五行大義》。這本書討論的科學問題比後來的任何著作都更多,而討論的算命都更少。”
當然《五行大義》是否成書於公元594年還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這部書可能是仁壽二年(公元602年)閏十月隋文帝楊堅詔令楊素與諸術者刊定陰陽舛謬的最終學術成果之一。
無論何時成書或者是否為定稿,都絲毫不影響其在學術界的重要地位。它不僅是戰國秦漢魏晉以來陰陰五行理論的集大成者,也是研究中國整部五行思想發展歷程的必讀之書。此外,該書引用了一百七十三種文獻,其中許多今天早已佚失,吉光片羽因此書而得以保存。
宋以後,《五行大義》就在中國銷聲匿跡了。幸運的是,這部書早已漂洋過海到了日本。直至清末,它又被重新引進,刊行於世。
除了《五行大義》,蕭吉還有許多著作:
《金海》三十卷(《舊唐書》作四十七卷),這是一部以陰陽五行學說為依據的兵書。或許有人會奇怪:陰陽五行與兵法有什麼關係?其實中國古代兵法中有一部分與陰陽五行占候術數有關,可稱為兵陰陽家。楊素所擅長的風角之術即可歸為此類,而大家熟知的奇門遁甲術過去也主要運用於戰爭之中。兵陰陽家的起源應不晚於先秦,在張家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兵書《蓋廬》中,就對陰陽五行學說在軍事上的運用有很多的闡釋。
蕭吉還注釋過《孫子兵法》,《通志?藝文略》中著錄為一卷。民國蕭天石在《孫子戰爭理論之體系》中稱曾於蘭陵書院見過《蕭吉注孫子》的抄本。
《相經要錄》一卷,這是一部相書。當然大家不要以為相書就一定是講手相、面相。相的含義是通過表相去查知一個事物的內在,例如在《漢書?藝文志》中除了相人,還有相六畜、相蠶、相寶劍、相衣器、相土耕種等著作。
《相手板要決》一卷。這裡的手板不是指的手掌,而是指笏板,即大臣見國君時手持的用以記錄國君口頭命令或旨意的狹長木板。這是根據手板的長短、寬窄、厚薄、形狀、質地、紋理等來預卜吉凶、富貴的方法,據說出於漢朝蕭何。根據江蘇丹陽《開沙蕭氏族譜》,蕭吉應為蕭何的第二十八世孫,這也算是家學淵源了。當然,蕭吉如果生活在今天,或許他還會弄出一部《相手機要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