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是國家的忠良之柱,速速趕回駐地,若有新的態勢,及時回復奏呈。”眾將齊答:
“聽憑皇上調派!”
“那就退朝吧。”文帝楊堅在滿是激越的氛圍中,轉身離開御座時回首看了一眼盤龍柱上的兩條金燦燦的飛龍。
一代名儒,內史侍郎薛道衡幾次作為文帝楊堅的使臣揣著皇上的使詔與陳朝交好,楊堅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惟恐他不能勝任一樣,你此去江南,一定要隱去鋒芒,萬不可以言辭相激,使陳朝識破朕的本意,甚是謙卑之態。想我薛道衡幾次出使、幾遭冷遇,連金陵美景都賴得去賞玩,真是心境隨事境而遷。小小江南,幾經風雨,早已物是人非,從東晉建立,國家不統已有二百七十多年了,這期間,多少仁人志士、英王霸主都作過南北統一的努力和嘗試,可惜均遭失敗。幾代英王霸主的夢想,眼看就要在文帝手中實現,可為什麼文帝遲疑再三、再三遲疑,難道他不想功垂歷史、華章流芳?明擺著,一個政治上的成功者,一個軍事上的成功者,一個歷史上的成功者的三頂華冠要戴在他的頭上,他為什麼就下不這個決心呢?
金陵驛館。薛道衡正準備收拾行囊踏上北歸的路途。白皙的臉龐、高而堅直的鼻樑在燭火的映襯下,投到牆壁上的陰影是那麼輪廓清晰。忽閃的長長的眼睫毛都可以清楚地數過來。俊逸灑脫的文人氣質本不該來應付這樣複雜、充滿玄機的外交場面。可文帝楊堅硬是點了他的名。
水霧瀰漫,飄曳不定的燭火吱吱作響,氤氳的潮氣在室內散發開來。薛道衡把肩上的披風裹緊了些,提筆沾墨,欲草就辭行的字句,他真得費盡思量。他有的是華麗的詞章,妙奇的偶句,可在這裡用不上。一幕幕南陳宮室生活浮在眼前……
第一次出使陳朝也是一個春天。當時,楊堅的種種富國強兵的措施在北方也得以落實,薛道衡看得出,文帝楊堅的悄悄代陳的戰備工作在暗地裡緊鑼密鼓地籌劃,加上在剛剛結束的兩岸交鋒中,隋朝獲得南陳的大片領土,特別是淮南那片富庶的魚米之鄉,楊堅的大軍實際上是飲馬長江邊。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楊堅讓薛道衡出使陳朝,意欲何為呢?帶著滿腹的疑問,薛道衡來到煙雨繁華的建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