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王后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了什麼,又對趙姬說:“政兒是我大秦嬴氏子孫,理當以嬴為姓,從此以後就改叫嬴政吧。”
趙姬立即躬身說道:“多謝母后為政兒改名,即使母后不率先提出,兒媳也會主動懇求母后為政兒正名的。當初公子為政兒取名時以趙為姓,是讓政兒將來長大後能記住出生之地。多年來流浪邯鄲街頭,本應早早改為嬴姓,讓政兒知道他是大秦王室後裔,無奈趙人搜捕甚緊,才仍以趙為姓,多少能對政兒起到一些保護作用。正是這樣,我們母子才僥倖保存性命,得以安全回到故里。”
趙姬側目瞟瞟待立下面的趙高,又不失時機地說道:“當然,我們母子能在邯鄲街頭隱藏多年而沒有被趙國宮廷發現,也得感謝公子與呂不韋在邯鄲的許多摯友相助。這次回秦途中一路險阻,再加上政兒途中生病。多虧趙高悉心照料,他早在邯鄲時就心向秦國,有來秦國做事的心意,不知我大秦對外來之人有何規定?如若不許,就早早打發他回趙國去。”
華陽王后爽快地說道:“各國之間賢仁之士往返流動已是不爭之實,我大秦對東方各國賢才之人更是樂意接納,從先祖孝文之時,歷代秦王都曾任用他國有識之士興我社稷,商鞅、張儀、樗里疾、甘茂、范雎,這些故臣不都是外國人嗎?卻成為我大秦的興邦棟樑,善於吸納外來賢士為我所用已是我大秦用人之道的好傳統。如果你說的這位趙先生願意留下,就讓大王先給他一個客卿之位,然後根據他的才能功績加以提升。”
趙姬正要讓人傳趙高上前拜謝王后,一名侍女捧著一個雕刻精緻的檀木匣子走上來。
華陽王后一邊打開匣子,一邊介紹匣中珠子來歷:這對珠子相傳為一公一母,上面一個雕龍,一個刻鳳,因此叫龍鳳珠,也稱鴛鴦珠。原產南海,南海王曾作為進貢之禮奉給楚平王。楚平王時,因聽信佞臣費無忌的讒言,將兒子太子建之妻占為己有,並流放了太子建和太傅伍奢。平王為了殺人滅口,斬草除根,將伍奢父子幾人殺害,惟有伍子胥得以逃脫,幾經艱難逃到吳國,取得吳國公子光的信賴,並幫助公子光奪取王位,這就是吳王闔廬。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發兵滅楚,將楚平王的陵寢掘開,破棺鞭屍。此時,楚國流亡大臣申包胥為了重新復立楚國,在秦廷外坐哭三天三夜,終於感動秦哀公,同意發兵救楚,幫助楚昭王打敗吳軍,重新恢復楚國。
楚昭王為感謝秦國鼎力相助,便把這對龍鳳珠送給哀公作謝禮。從此,龍鳳珠為秦宮所有,秦昭王時,又把此對珠子賜給華陽夫人,以此示意對華陽夫人厚愛。
華陽王后介紹完龍鳳珠的來歷,邊交給嬴政,邊說道:“這對龍鳳珠是奶奶贈你的見面之禮,暫由你娘替你保存,待你長大成人到了婚配的年齡時,可以贈給你所喜愛的人作為完婚禮物。”
嬴政雙手捧過匣子遞給母親,趙姬接過匣子對嬴政說:“祖母大人給你如此厚禮,這也是對你的期待,要記住祖母的話,不要辜負奶奶的期望,還不快去拜謝奶奶?”
嬴政再次上前向奶奶行跪拜禮。
這時,剛剛被冊封為太子的子楚也來到長樂宮。
子楚紅光滿面地走上殿堂,先向華陽王后行大禮,三叩九拜。不用說磕幾個響頭,就是跪在地上磕破頭皮他也心甘情願,沒有華陽夫人怎會有他的今天呢?子楚慶幸自己二十多歲後的第二次投胎,正是這次後天的轉胎認母成就了他的名利和地位。對此,子楚感觸頗深。人,這種奇怪的動物,同樣的腦袋,相似的長相,因為出身不同,社會地位竟有天壤之別。當初,他和子傒相比,就因為生母不受寵,被趕到趙國作人質,幾乎瀕臨死亡境地,而子傒呢?在秦宮中如眾星拱月,愛他,寵他,給他請最好的老師教授《詩》《書》,子傒也因此沾沾自喜,似乎未來太子之位非他莫屬,就是在子楚逃回秦國時,子傒也從心眼裡鄙視他,瞧不起他。哈哈,如今怎麼樣?他的母親華陽夫人為王后,尊貴於子傒的母親吳夫人,他被立為太子自然理所當然,子傒氣也沒有辦法。令子楚更為感慨的是,同是一個人,也許只是名字不同,從前叫異人,而如今叫子楚,從前是流落異邦的階下囚,而如今卻是泱泱大國的王太子,同一個人,前後地位的懸殊卻因為一個女人的緣故,真不可思議!難道名份就會產生這麼大的作用嗎?人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