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伊立即自信地說:“只要太后站出來支持成蝺,並揭穿呂不韋的陰謀,那些擁護王室的新老大臣一定會站在我們這一邊。呂不韋雖然手握大權,眾人對他只是口服心不服,許多人早就對他不滿了,只要我們舉起除逆大旗,響應者一定不在少數,軍中的將領多是秦國人,又怎會站在呂不韋一邊呢?太后儘管放心!”
“不,為防不測必須先掌握一支軍隊作後盾,否則,呂不韋會殺我等個措手不及,到時候救援的人都沒有,只好束手就擒了。”
子伊也認為有理,忙問道:“太后與軍中的那些老將是否有老關係可以利用呢?”
夏太后仔細考慮好久才說道:“老婦只識得一位將領,他叫桓齮。”
成蝺高興了,“啊,有桓齮一人助我就足夠,我經常聽到朝中大臣提及他,說他有勇有謀,驍勇善戰,年輕有為,是繼承蒙驁王齕之後一代後起之秀,只是他現在隨呂不韋出征了。”
子伊接著說道:“又不是現在立即舉事,等他出征回來再與他商談也不遲,不知太后與他交情如何,他願意為太后出力嗎?”
“說來話長,此人是子傒家臣樊統之子,當年子傒被殺,累及府中上千口人,樊統有幸逃了出來,他是我的一個遠親,我就把他父子收留府中,樊統死後,桓齮由我照看著長大,並推薦給王齕加以重用才有今天。他本名不叫桓齮,而叫樊於期,為了躲避連坐才改名的。”
子伊點點頭,“太后對桓齮有救命之恩,也許他會為太后出力的,必須太后與他面談,其他人恐怕不行。”
成蝺補充說:“奶奶可以把當年誅連他家族一事推在呂不韋身上,激起他對呂不韋的仇恨,也許他就更堅決支持我等了。只要能擊敗呂不韋,嬴政就不足慮了。”
成蝺說到興奮處,仿佛自己身穿袞服頭帶冕旒登上秦王御座。忽然,突發其想地說:“如今大軍東征,咸陽城內守軍空虛,呂不韋不在城內,嬴政少了靠山,突然殺入宮內把嬴政除去,然後發出檄文召令前線將士除逆,也許一舉就把呂不韋勢力清除了。”
子伊連連擺手:“公子太小瞧呂不韋了,且不說宮中的三千虎賁軍,一旦咸陽有變,呂不韋所率大軍一天即可趕到,我等無兵與之對壘,只會死路一條。仍然按照那天商定的計劃行事,以伐趙為名騙走一支軍隊,倘若桓齮再能起兵響應,兩路人馬合併一處就足以成事,若能取得趙國的援助,成功的可能就更大了。擁兵在外進可攻退可守,國內實在無法立足,也可避難他國,在咸陽城內舉事等於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