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鋼鐵與血肉鋪成的進攻之路
當盟軍開始第二階段作戰行動時,他們已基本具備了蒙哥馬利在6月8日所提的另兩個先決條件。
首先,“賽馬場”行動雖然沒有奪取足夠的地盤,但它卻使德軍裝甲部隊遭到了決定性失敗。加上美軍已奪取瑟堡,這兩件事合起來意義在於:一、德軍已不能使用大量坦克進行協同作戰;二、美軍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放手向西、向北推進。這就使“保持主動權”有了充分保障。此外,瑟堡港的使用,使得盟軍得以解決補給品長期供應這樣一個令人操心的大問題,使“保持行政後勤穩定性”這一目標得以實現。
6月30日,蒙哥馬利向兩個集團軍下達了下一階段戰鬥的任務:英軍在卡昂牽制德軍,美軍則繼續長驅直入,向科蒙—維爾—莫爾坦—富熱爾一線發起裝甲攻勢。
布萊德雷正為眼前的事煩心,他的部隊打下瑟堡後,陷入了僵局,要想按蒙哥馬利的想法,發動大規模裝甲攻勢,必須向前突破,拿下交通要地聖洛。為此,他下令美第7、第8軍衝出科唐坦,越過地形極為不利的小塊田地和沼澤地向庫湯斯挺進。德軍卓有成效的抵抗,使美軍這一行動有如爬行。布萊德雷不得不求助空中支援,對其當面之敵陣地實施飽和轟炸。這樣,在苦鬥了3個星期後,美軍以傷亡11000人的代價,占領了已化為一片廢墟的聖洛。自此,實現蒙哥馬利的部署有了條件,一個代號為“眼鏡蛇”的計劃在布萊德雷的腦海里生成了。
就在這時,德軍戰線上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變化。7月3、4日,美軍發現與他們作戰的是兩個新的德國師;7月7日,美第83師又同德黨衛軍第2裝甲師遭遇,損失慘重,而德軍該部隊原來是在英軍地段的。由此,可以得出兩點結論:一是德軍準備將裝甲部隊撤離前線,重新整編;二是美軍已逐漸為敵人所重視。
蒙哥馬利認識到,現在他已沒有任何理由不進行突破了。他決心儘快拿下卡昂,以分散敵人的注意力。為此,他決定用3個英國裝甲師的700多輛坦克,在空軍的火力支援下,對卡昂實施突破。
7月7日21時50分,450架重型轟炸機對卡昂北郊的目標地域進行了一個小時的轟炸。翌日清晨4時20分,步兵的進攻開始了。
隆美爾對英軍的這一手早有準備。他在縱深達10英里的堅固防禦區內,精心配置了大量坦克和各種火炮,此外,還有令人生畏的數以百計的6管火箭發射器和88毫米高炮。這種高炮被德軍用作反坦克炮,威力大,精度高,簡直是個“坦克克星”。
儘管如此,英第1軍的士兵還是不辱使命,以傷亡5500人的高昂代價在7月9日晨進入了卡昂。
為獲取一條通往卡昂咽喉地帶以南的東西走向的通路,蒙哥馬利決定進行下一個大的作戰行動——“古德伍德”行動。對此次行動與美軍的“眼鏡蛇”作戰的關係,蒙哥馬利在發給艾森豪的電報中,是這樣說的:“第2集團軍定於7月16日開始行動,逐步發展成為7月18日的大戰,屆時第8軍的3個裝甲師將揮師奧恩河以東地區。請注意,日期從17日變至18日。第1集團軍將用6個師的兵力於7月19日在聖洛以西約5英里處發起猛攻。需空軍全力支援第2集團軍(18日)和第1集團軍(19日)的行動。”蒙哥馬利的意圖是:仍由美軍擔任主攻,於19日起發起突破,然後挺進內陸,而英軍則提前一天發動一次大的牽制性進攻。
在那年夏季,沒有一場戰役能像“古德伍德”行動使人寄予那麼大的希望。7月18日晨5時30分,“古德伍德”戰役開始。天一亮,約有1600架重型轟炸機飛臨德軍防線上空。它們沿著第8軍的坦克的前進路線向更遠的目標鋪天蓋地般地投下7700噸高效炸彈。這是蒙哥馬利一再希望的支援地面作戰的一場最猛烈的火力奇襲。陸軍的各種野戰火炮和英國軍艦上令人望而生畏的艦炮也參加了這次狂轟濫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