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地說,“古德伍德”作戰的戰術成果微乎其微,但在戰略上它是成功的,體現了蒙哥馬利自製訂“霸王”計劃時就一以貫之的思想——讓英軍吸引德軍主力,為美軍的突破創造良機。蒙哥馬利為他和他的部隊準備了一條用鋼鐵和鮮血鋪成的進攻之路,這只能是一條步履緩慢的路。
美軍方面,因氣候關係,直到7月25日才實施預定的“眼鏡蛇”作戰。這一次的主角是巴頓。他和他的第3集團軍早在7月6日就已悄悄上了岸,而在德國人看來,他還應在英格蘭,是“堅韌”計劃中一支根本不存在的部隊的司令。
7月25日,美軍的突擊開始了。由於天氣依然陰沉,空中轟炸不能保證精度,結果出現誤傷己方的現象,死傷幾百人,其中包括非常能幹的麥克奈爾將軍。但是,這沒能阻止布萊德雷,他決心把攻擊進行下去。這時,他發現,蒙哥馬利的“古德伍德”作戰確實幫了自己的大忙。
接替隆美爾的馮·克魯格,此時已陷入徹底的悲觀之中。7月20日,在得知希特勒挫敗了暗殺他的行動後,和此事亦有瓜葛的克魯格向希特勒發去了一封表忠心的信,在信末,他不忘對軍事形勢作了這一判斷:
“這場力量懸殊的戰鬥已接近尾聲。”“卡昂這條早已吃緊的戰線行將崩潰的日子已為期不遠。”
美軍的攻擊,使德國人意識到這個方向才是盟軍真正意圖所在,可惜為時已晚。美軍勢如破竹。7月27日,庫湯斯落入盟軍之手。負責防守這條戰線的德第7集團軍開始後撤,而該部隊的撤退很快就變為一場潰敗。7月30日,美軍進入了阿弗朗什。等到克魯格得以使反攻部隊從蒙哥馬利那邊脫身過來時,已是8月7日了。
鑑於美軍已經取得突破,蒙哥馬利判定德軍戰線必將後撤,企圖依託科蒙、奧恩河、卡昂和法萊斯之間的高地等關鍵地區負隅頑抗。於是,蒙哥馬利制定了把這幾個釘子依次拔掉的計劃。他命令,第2集團軍立即重新集結力量,把主力從卡昂最左翼移到最右翼的科蒙。這一次,他們將不再只是牽制性進攻,而是和美軍一樣的全力進攻。這一行動,蒙哥馬利稱之為“藍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