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8年,兩國正式宣戰,1340年英國海軍在些德耳河口的愛克留斯港附近擊潰了法國海軍,控制了英吉利海峽,獲得了海上優勢,從此英軍開始進入法國本土。
面對來勢洶洶的英國軍隊,法國人把最精銳的騎兵部隊派到了前線。法國國王腓力六世揚言:“在強硬的馬蹄下,愚蠢的英國人將會粉身碎骨,他們的肉體只會被我們用來鋪築慶功的大道。”
可是,當真正交手時,法國人很快就為自己的驕橫付出了代價。英軍紀律嚴明,鬥志昂揚,具有強大的戰鬥力。而法軍仍以封建騎士為主力,這些人就像一群烏合之眾,雜亂無章。
戰鬥開始後,法軍氣勢洶洶地沖向英軍,但英軍陣腳絲毫不亂,在指揮官的指揮下,他們萬箭齊發,射向敵人。法國騎士人仰馬翻,傷亡慘重。這時英國騎兵又從兩翼殺出來,痛擊敵人。法軍騎士亂作一團。法軍大敗,而英軍只損失了幾十個士兵。
1346年,夢想占據整個法國的愛德華三世再次率領弓箭部隊在諾曼第登陸,並於7月占領了法國的卡昂,接著奔襲法國首都巴黎。8月24日,英軍和法軍在阿布維爾以北的克雷西村展開了決定勝負的廝殺。戰鬥中,英軍的弓箭再次讓法國人吃夠了苦頭。這場廝殺一直持續到夜色降臨,最後,腓力六世在60名騎士的保護下倉皇撤離。不久,愛德華三世又攻占了法國的港口重鎮加萊。這裡成為英國在歐洲大陸的統治據點。
克雷西戰役後,法軍元氣大傷,很長時間沒能與英軍較量。直到1356年,雙方才在普瓦提埃城附近發動了第二次大戰。但這一戰法軍敗得更慘,連法王也作了英國人的俘虜。
正當愛德華三世躊躇滿志地準備對法國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打亂了他的如意算盤。英軍大量死亡,導致英國人口銳減,還給英國人帶來了心理上的極大恐懼,人們惶惶不可終日。
在這種情況下,愛德華三世再也無力顧及同法國爭鬥,只好於1360年同法國簽訂《布勒丁尼和約》,和約規定:愛德華三世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法國把加來港和阿奎丹地區領土劃歸英國;法國還要支付一筆巨款,作為被俘國王的贖金。
法王成了英國的階下囚,病死在倫敦。查理五世繼承王位後,推行改革措施,擴大僱傭軍隊伍,力圖雪洗恥辱。
1372年,法國的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了西北沿海海域。整個戰爭的局勢發生了有利於法國的變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氣收復全部失地時,卻突然離開了人世。1380年繼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是個精神病人,根本沒有能力治理國家,更不用說領兵打仗。這給了英國人很好的喘息機會,戰爭進入僵持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