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宣傳,俄國到處都是黑暗、愚昧、落後,我們要像法國人那樣搞思想啟蒙。所以,在俄國出版伏爾泰等人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雷列耶夫說。
“我認為,在俄國,我們要先推翻沙皇,消滅野蠻的農奴制。”一名軍官說。
年輕的軍官們激動地紛紛稱讚。他們是一些有頭腦的貴族青年,在1812年的衛國戰爭中他們追擊拿破崙的法軍,一直打到巴黎。在那裡,他們受到啟蒙思想的薰陶,看到了大革命給法國帶來的天翻地覆的變化。自由、民主、平等這些字眼,讓這些年輕人熱血沸騰。
英國、法國都發生了革命,日益強大起來,而俄國,還是落後反動的專制農奴制。他們決心改變這種黑暗現實。
恰達耶夫,雷列耶夫是年輕軍官們的領袖,他們成立了秘密的革命團體和小組,在俄國各地從事宣傳鼓動工作,等待時機,準備先在彼得堡發動一次起義。
轉眼1825年底。老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死了。他沒有子女,誰來繼位呢?俄國樞密院大臣和大主教最後決定由沙皇的二弟康斯坦丁繼承皇位。於是,他們派信使去迎接遠在華沙的康斯坦丁回國。
但是,康斯坦丁從華沙寫信回來,表示自己不願當沙皇,聲明放棄繼承權。
這時,沙皇的三弟尼古拉趁機寫信給二哥康斯坦丁,表示自己想當沙皇。康斯坦丁馬上同意了。於是,樞密院通告全國臣民,決定在12月14日舉行正式的登基儀式。
12月14日清晨,全副武裝的3000多名近衛軍突然開進彼得堡的元老院廣場,圍繞著彼得大帝的銅像排成一個戰鬥的方陣,領頭的軍官正是雷列耶夫,恰達耶夫等人。
“打倒專制暴君沙皇!”
“制定憲法!”
“要求民主!”
“要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