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雄甘地
提起印度,許多人馬上就會聯想到被印度人尊稱為“聖雄”的甘地。他剃著光頭,上身赤裸,皮膚黧黑,總是隨身攜帶著一架木製紡紗機的形象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869年,甘地生於印度西部波爾邦達一個土邦大臣之家,家裡很富有,再加上他們都信奉印度教,於是就經常救濟窮人,這使得小甘地從小就喜歡助人為樂,深得鄉里人喜歡。
甘地13歲時,與一個同年女孩結婚。其後,家人送他到倫敦學習法律。他在倫敦讀了三年書,通過了法律考試,返回印度,並擔任律師。不久,有公司請他到南非辦一件訴訟案。這時,在南非發生了一件令他感覺極受屈辱的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公司為他買了到南非聯邦行政首府普列多利亞去的頭等車票。甘地剛剛在頭等車廂坐下來,有個歐洲白人也走了進來,這個白人一見到有色人種,儘管其衣著是英國式的,仍怒氣沖沖招來車長,責問他為什麼要白人與“臭苦力”同乘一節車廂,還霸道地命令甘地滾出車廂,甘地對氣歪了鼻子的白人只是冷冷一笑,仍穩穩地坐著。
當列車駛到下一站時,那個白人竟叫來警察不由分說地把甘地驅逐下車。後來,甘地回到印度,組建了國大黨。甘地回憶說:“這是我生平從未受過的侮辱。我的積極非暴力行動就從這天開始。”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包括兩部分內容:“非暴力抵抗”和與英國殖民者“不合作”的態度。具體內容有:辭去英國人授予的公職和爵位;不參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會;不接受英國教育,以自設的私立學校代替英國統治者的公立學校;不買英國貨,不穿英式服裝,自己紡紗織布;不買英國公債,不在英國銀行存款等。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甘地的領導下迅速在印度擴大,受到億萬印度人民的支持,從此,精神運動取代了武裝暴動,祈禱代替了槍炮,沉默取代了充滿血與火的反抗鬥爭。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問人類橫遭暴力蹂躪之時,一次次這樣的鬥爭,成了印度人民反殖民主義的主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