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蘇俄還是白俄在這場交易中都是輸家,領土始終是它們的。
說實話,反正這些地方原來都是沙俄帝國從別人那搶的,要那麼大有什麼用,濃縮才是精華,用馮庸的話來說,這叫幫他們減輕壓力。
沒有人知道,這一場即將到來,看似龐大的俄土戰役,其實是一場赤條條的利益交換。
白俄用這片地區換來了南華軍購七折優惠,包括三個閩系裝備師在內,或許還有南華的友誼。
而蘇俄用這片地區換來了南華交易機會,當然也包括這一批龐大的武器訂單的優惠價格。
正所謂皆大歡喜,蘇俄滿意,白俄知足,而南華最開心。
第四百五十五章 此起彼伏
1918年十月底,歐洲依舊暗潮洶湧,沙俄十月革命的春風擾亂了一片交戰國的心緒,尤其是德國。
早在年初,德國就爆發過工人大罷工,甚至波及了整個德國,工人代表蘇維埃這詞也在德國出現。
統治基礎已然被撬動,戰爭的紅利沒有分潤到每一個德國民眾身上,資本家、容克貴族越來越富,而百姓越來越窮。
不管是德皇代表的舊有階級,還是所謂的社會民主黨代表都阻止不了民眾的暴亂,革命趨勢已經很出挑了,失敗是必然的。
當然,最高興的莫過於英法美,準確的來說,是法國,戰爭讓法國喪失了許多,甚至大批財富被德國掠奪,它們已然是個窮bi,迫不及待地希望掠奪失敗後的德國,來進行回血。
可以說,法國內部的蘇維埃主義抬頭趨勢並不比德國弱,甚至更強,要知道法國早就爆發過社會主義起義,只是恰好被鎮壓下去了,法國人民心裡的革命願望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之所以蘇俄的春風沒有把法國變成革命聖地,或者說革命之火沒能燃燒起來。
完全是因為法國政府很好的指引了矛盾,將這一切都丟到了德國身上,其實本就是德國造成的,多一點髒水,少一點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整個法國都變成了一桿槍,槍口對準了德國人,他們現在只想德國佬失敗,正所謂民族矛盾蓋過了階級矛盾。
英美卻更加理智,其實他們失去的並不多,或許壓根沒有,至少英國還損失了一點國力,有那麼多殖民地輸血,英國還怕什麼?而美國?不只沒失去,反而賺的腦滿腸肥。
且不說軍火貿易,英法協約國從它手裡買了多少,單論物資,法國的生產基礎已然被德國幹掉了,所以連內褲都得從美國購買。
遠遠不斷的訂單給美國工業輸血,使得美國工業散發出前所未有的火力,經過這一戰,美國已經超越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工業大國,這難道不是利益所得,更別說德國戰敗之後,他們能夠獲得的那些尖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