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耗費了三個小時,誰也沒有想到,日軍在短短一天之內,將整座城變成了一個戰場,街頭巷尾通通都是戰鬥的好地方。
日軍整個聯隊都戰鬥到最後,並且全部戰死,一個活口都沒有,當然,這也是中華民國希望看到的結果。
於是,朝鮮平壤以北地區最後一塊日軍占領之地也落入中華民國手中了。
儘管中華民國二十萬部隊在此次突襲作戰中傷亡不小,但是日軍的傷亡更大。
或許有人覺得中華民國的士兵畢竟一直在國內作戰,戰鬥素質以及戰鬥力並不足以媲美日軍,要知道日軍可是自從=日俄一戰後,磨練出來的老兵。
可實際上並非如此,這場戰爭的勝利並非是簡簡單單兩國軍隊素質比拼。
更是戰術、武器的比拼,相比於日軍,中華民國軍隊運用了超出歐戰範疇的先進戰術,並且有著同級別部隊的重火力、大編制。
再加上這些人都是東北的『老兵』,是張作霖在奉天賴以生存的支持力量。
大部分人都是土匪出身,手上見得血並不少,相比於日軍,他們的心裡素質也不弱。
第二十七師在占領清津之後,迅速乘坐當地鐵路趕往銀浦里,還真別說,日本人把這朝鮮當成他們第二個家,不遺餘力建設,各地鐵路系統特別完善,比起東北的建設來,強了不少。
要知道,東北奉軍在得到馮家支持後,武器裝備一干輜重問題解決了,並且東北本就是資源產地,所以,有錢的很。
於是,張作相就提出了類似於東南一樣的大建設計劃,首先,鋪設抵達各個縣城的鐵路網。
而且,這個計劃不是東北統一鋪設,完全學習東南作風,總部給錢,各縣自己找人建設,再進行驗收,所以,僅僅一年時間,東北那叫一個交通便利。
可相比於日本經營了十來年的朝鮮,還是有所不如,可見日本仁人對朝鮮的重視。
相比於平壤以北的西部地區,有中華民國三個師的清理,東部地區就顯得有些兵力不足了,僅僅是第二十七師以及第五坦克師。
但事實上,進攻的節奏比起西部來,還要快上許多,說實話,大部分地區都是第五坦克師解決的。
鋼鐵洪流在蓋馬高原、白茂高原上馳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了各地守軍,就像一把鐮刀,把這片地區收割了一遍。
而第二十七師從踏上朝鮮土地以來,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解決清津的日軍,事實上,他們也做到了。
日軍在各地的守軍遭到了中華民國軍隊的特殊照顧, 就算是對付那種小縣城,軍隊依然採用了炮擊,團屬十二門75mm野戰炮以及十二門120mm重型迫擊炮給了他們無與倫比的震撼。
幾乎是不到十五分鐘就解決了一座縣城,大炮一轟,守軍大部分被炸得屍骨無存,剩下的已不足為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