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軍官畢竟只是外來人,到時候,這訓練出來的大軍還不是受他掌控,等於他的力量。
這一招既是拉進雙方的關係,又是投誠,但凡任何一個有眼光的領導者都不會放過凱末爾這樣一個有潛力的盟友。
馮庸當即拍板同意,並且答應向土耳其派出一隻為數五百人的訓練團。
儘管中華民國不能堂而皇之向土耳其獨立陣線派出援軍,但是土耳其的外援只多不少,因為德國國防軍向土耳其派出了一隻五萬人的精銳部隊。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德軍可不像歷史上,全數解散,在馮庸的影響下,德國元帥興登堡登高一呼,組織了上百萬德國軍人,與德國臨時的共和國政府分庭抗禮。
中華民國援助給土耳其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德國運過來的,畢竟一開始本著連顆子彈都不留給英法的態度,中華民國歐洲派遣軍搬光了堆積如山的德軍武器彈藥。
第五百三十九:中亞爭鬥開端
時間軸慢慢轉動,一天天過去了,眨眼臨近1920年年中,中華民國的戰時經濟體制已經完全轉變過來,如同一架高速飛車,朝著目的地衝去,而遠東的日本儼然是中華民國軍隊的訓練場。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該發展的發展,該回復的恢復,土耳其青年黨在中華民國的支持下,迅速發展,成為了土耳其最強的勢力。
就在1919年十二月,凱末爾在土耳其青年黨支持下,率軍擊敗了蘇丹穆罕默德六世,占領了伊斯坦堡,並且宣布成立土耳其民主共和國。
國內原本的工業基礎也在刻意搜羅下,整合到小亞細亞地區,並且在中華民國以及德國的支持下,將工業體系進一步完善,現在它們可不再是原來那個『西亞病夫』了。
如果說擁軍一百萬,並且全部德械武器裝備的軍隊的土耳其都是病夫,那恐怕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菜雞。
英法使出了全身力氣,不斷在這個曾經的大帝國上挖掘財富,在土耳其青年軍的縱容下,英法控制了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北非、中東地區。
不過這對於土耳其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領土太廣闊也就意味著防禦線拉長,這對於孱弱的土耳其可不算好事,現在多餘的領土被丟棄,剩下的小亞細亞地區就被經營成一塊鐵板。
俗話說的好,濃縮才是精華,整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經濟以及工業基礎都被集中在小亞細亞,土耳其民主共和國得到的發展可想而知,甚至超乎了馮庸的預料。
畢竟這跟中華民國不一樣,凱末爾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整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並且接收了這個曾經的帝國全部遺產,怎麼說基礎也很深厚,有錢有人,發展工商業豈不是如虎添翼。
而馮家完全是白手起家,最開始僅僅一個師,就算拿下了福建,但那也只是中華民國一個貧窮之地,靠著馮庸東湊湊西湊湊,才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