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柯立芝爆發了,他試圖把小政府主義變成小集體主義,聯合英法,對抗華日德土。
這點,在早期的戰爭中得到體現,要不然美利堅也不可能貿然插手西非的戰爭。
要知道,就算是一戰,那他媽也是最後出場,而且什麼卵用都沒起到。
無非是中華的存在影響到了美利堅,甚至他們以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所以急著壓制中華。
「呵呵!我們的古典總統看樣子要按捺不住了,要是美國佬知道我們把人家一個好好的保守派愣是整成了半激進派,恐怕殺了我們的心都有。」馮庸譏笑道。
正好這個時候,總參謀長張孝淮進來了,他也笑道:「少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呀!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比較同情那位美國總統的。」
第七百六十八章 蠢蠢欲動
正如他所說,美國總統柯立芝的變化,完全是因為中華,在1924年全國大會之後,原本會因為傷口感染病逝的小兒子卡爾文,卻因為中華提早發明的青黴素,避免了這一難。
所以,他沒有意志消沉,相反,柯立芝改變了傳統式競選,不斷在各個場合出現,踴躍發言,闡述自己的政府論,也就是經濟為主的政策。
恰好美利堅在日本戰爭失利,柯立芝極力推崇撤軍言論,並且得到了廣大軍屬的支持,在大選過程中,他美利堅所有的州的軍屬支持,得到了300萬票。
不出意外,柯立芝成功上位,成為美利堅總統,並且實踐了自己的承諾,組織在日撤軍,這也成為他之後被攻擊的把柄。
從美利堅當時的角度來說,這件事並沒有錯,而且因此,美國少了一筆沉重的開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這個時期也被叫做「咆哮的二十年代」。
不過,我中華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他上位,所以軍情局北美分部,不斷散布謠言,配合華人勢力,攻擊柯立芝的經濟為主國策。
原本不斷減稅的舉動,被各黨聯手攻擊,稱之為『以政府為平民買單』,認為柯立芝的上位完全是互換,犧牲了美國主要利益,贏得了群眾的支持。
美利堅政府其主要影響勢力,是由各個財團背後控制的,試問國家的利益等於財團的利益,他們怎麼會允許柯立芝出賣自己利益,為廣大平民謀福利呢?
事實上,一系列的減稅政策並沒有關係到財團,那些享受利益的人始終都是平民。
於是,在中華的背後操控下,各個財團無不把柯立芝當做眼中釘、肉中刺。
這也為柯立芝接下來的各項行政措施設定了障礙,所以,他不得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