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又側面烘託了世界各國人民苦於戰爭,期望和平的新篇章。沒錯,各國實行的戰時體制,雖然行為不一樣,但目的是一樣的,集中了大部分資源供給軍隊,結果生活在底層的平民過得跟狗一樣。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人願意支持所謂的戰爭嗎?狗屁正義,狗屁復仇,老子連飯都吃不飽,滾你丫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大英帝國首相邱吉爾提出的首『和平倡議』才會得到廣大人民的歡呼。
要世界交戰各國停止戰爭,重新締結和平條約,而且按照既定原則劃分版圖,為人民創造自由、平等的新社會。
可它忘了,是誰在主導這場戰爭,是同盟國,失去了那些自治領的英國,就是一灘扶不起牆的爛泥,沒有人願意多看他們一樣。
特別是當德意志、土耳其、俄羅斯簽訂了《柏林協議》之後,整個同盟國集團,除了中華小團體外,陷入了瘋狂之中,他們為了儘快解決戰鬥,拿出了很多見不得人的手段。
歐洲戰場上,法軍死傷超過兩百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法蘭西公民。
非洲戰場上,八十萬聯軍浴血奮戰,他們知道投降是不可能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跟土耳其軍拼個你死我活。
相反,同盟國沒有伴隨著奪取大片領土,完全獲得勝利,各國民眾看到絕望,在這種前後矛盾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了繼續戰爭。
當然,這開年的大會並不是戰爭主題,而是和平主題,華蘇簽訂了《諒解備忘錄》,裡面清楚的記載了雙方的領土問題,並承認亞洲領土全部屬於中華。
為此,中華正式將歐洲所占據領土交給了他們,雙方分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和京城中南海新宮簽署協議,因此,這一天被稱為華俄和平日。
而且,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於當日,宣布退出同盟國陣營,宣布永久中立立場。
並且撤出在世界各地的軍隊,其中北美一百二十萬年部隊返回國內,非洲一百二十萬部隊返回國內,海空軍部隊分別撤回各個基地,不得參與各國戰爭。
在中華陸軍撤退之後,巴基斯坦、暹羅、日本派遣軍也跟著返回,當然,各國海軍隨後回到了,參與各自的海域。
與此同時,伊朗派出了五十萬部隊前往東非共和國,進行維穩作戰,畢竟周圍還是有很多不安定因素。
阿拉伯也派出了軍隊前往南非共和國,這裡可不比東非,隨著中華兩大軍事基地的建立,可謂是穩如泰山,誰敢造次?
當然,世界各國,包括土耳其、德意志、俄羅斯在內,並沒有終結戰爭,相反,他們的手越伸越長,以俄羅斯為首派出了三個集團軍,九十萬人出兵中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