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守城的宋军士卒彼此对视了一眼,以下面说道:“你且等着,我等去我上头禀报!”
“议和?金人打的什么鬼主意?”箭楼上的宇文虚中听的清楚,不由说道。
“什么主意?”乐天冷笑:“金人无法攻下汴都,此时无非是仗着威势恫吓,想狠狠的敲上我大宋一笔,然后撤军!”
李纲思虑片刻,言道:“此事非同小可,我马上去禀报朝廷!”
“慢着!”乐天阻道,问道:“李大人的主张是战是和?”
“战亦可,和亦可!”李纲言道,又言:“战,李某看出我大宋男儿均是血性好儿郎,虽疏于操演阵仗,但只要血性尚存,只要细加操练用不了多久我大宋士卒丝调不逊他金人半分,战必胜;和,金人若提出乖乖的退出我大宋境界,和不失为上上策。”
不再多说什么,乐天只是叹道:“若我大宋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有李大人半分的血性,也不至于会有金人入寇的局面!”
……
“金人要遣使议和!”赵桓惊喜道。
“是的,陛下,金人派一骑持使节旗子送书信前来!”李纲忙上前说道,同时将书信拿了出来。
“快快呈上来!”赵桓大喜,命道,又与李纲道:“李爱卿近来辛苦了,率领守军连续击退金人攻城,可谓居功甚伟。”
说完,赵桓拆开书信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赵桓放下书信,一旁身为宰相的李邦彦忙问道:“陛下,不知这书信上写了什么?”
“金人说要我朝遣使去金营议和!”赵桓言道,目光扫过殿中一众群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朕派谁去金营议和为好?”
去金营议和,与羊入虎口又有什么区别。众臣闻言,皆是不语。
就在百官无人能应之时,李纲上前拜道:“陛下,臣去金营议和!”
“陛下,臣以为李大人不适合做这去金营议和的人选!”就在李纲话音落下时,张邦昌上前言道。
群臣将目光投了过去,赵桓说道:“张卿家,说出你的理由!”
李纲也是将目光投向张邦昌,神色间略有不满。
张邦昌言道:“陛下,臣以为李大人性格过于强硬,只性议和不成,更是会使兵燹加剧!”
“臣附张相公之议!”张邦昌话音落下后,李邦彦也是跟着说道:“议和需绵柔之人应对,李大人性格太过刚烈,断然不会向金人妥协!”
“二位爱卿所言不错!”赵桓点了点头,将目光投向李纲道:“朕觉的由卿来守城最为合适,至于议和的使者,朕另行选派他人前往!”
李纲面带急色:“陛下……”
赵桓将手一摆,阻止道:“李卿莫要多说,我意己决!”
乐天立于殿中,一直不发一语,因为乐天知道,赵桓并不向自己请教问题,事事将自己边缘化,自己只是仗着一品公爵的官身立在百官的前列而己。心中更是看的出来,当听闻金人议和的消息时,赵桓眼中兴奋至极,显然是主张议和的,甚至可以为了议和,做出极大的让步。
亡国之君,就是亡国之君,乐天不禁暗暗摇头。
阻止过李刚,赵桓将目光投向所有臣子问道:“众位爱卿觉的,这议和的使者由谁来担当最为合适?”
议和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稍有不慎便被人骂个狗血淋头,被骂做卖主求荣,谁双肯去。百官彼此对视,皆不言语。
就在百官不语之际,被赵桓罢了相位,急于向天子表忠心的白时中忙出列道:“陛下,臣推荐一人,中书舍人李棁性格绵柔,且善于言辞,臣以为由李棁担当使者前去议和最为妥当!”
李邦彦思做思量,也是上前拜道:“陛下,臣也认为中书舍人李棁适合此人选!”
李纲上前奏道:“陛下,城外只有五万金兵,而我大宋汴都城内有十余万精兵,此外各地勤王之师马上来到,定可一举灭掉来犯之敌,又何苦来议和?”
“陛下,李大人所言甚是,区区六万金兵,不到三日便被我军灭去一万,照此下去金人何足为惧!”这时乐天上前一步拜道,又言:“只有将金人打痛了打怕了,金人才会惧怕我天朝,正所谓以战促和,不得不退兵北归,不敢再对我大宋有非份之想,更不敢对我大宋提出任何无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