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邊,這場仗由誰來打,卻成了朝廷新的頭疼的問題。
二十萬關中府兵,三十萬藩軍,加上各地集結的其他府兵,加起來也是號稱百萬的,這樣規模的大軍,能勝任此戰統帥的,除了成天養膘的李孝恭之外,似乎就只有李靖了。
可朝廷不想用李靖。
一來,李靖今年已經六十多了,這在古時候已經是絕對的高齡了,萬一戰場上出點啥意外那可如何是好。
這二來麼。。。。。呵呵。
滅突厥的是人家,滅吐谷渾的還是人家,如今去打高句麗還用人家?自古以來軍功無有滅國者,人家都已經連著滅了倆了,這要是再滅第三個,拿什麼賞賜人家?現在就衛國公了,再上一步豈不是要封王?
於是朝廷文武中,十分默契地將統帥人選從李靖的身上給避開了,有說侯君集的,也有說李勣的,甚至還有說重新啟用李孝恭的,反正就是沒有一個人去提大唐的百戰軍神衛國公。
李靖自己也懂事,恰到好處的生了病,據說現在都下不了床了,李世民十分心痛地帶著好幾個大臣一塊去他家探望,說了好多沒啥營養的廢話,掉了好幾滴眼淚,還加封了個洛陽大都督,對前線戰事絕口不提。
那麼,誰能擔此重任呢?
原本歷史上,李勣真正獨當一面是在貞觀十五年征薛延陀,侯君集是貞觀十四年時征高昌,此時的他們倆還遠沒有成長到可以獨自領軍的時候,況且高句麗地跨後世的北朝和遼-寧,吉-林大部,曾三次挫敗楊廣的百萬大軍,乃是當世除了大唐之外最強的國家,絕非區區薛延陀和高昌能相提並論。
於是乎,最終在實在找不出人的情況下,李世民決定,御駕親征。
聞言,房玄齡等人自然又是苦苦勸諫,這李世民打仗的時候有個特點,那就是喜歡身先士卒,每次沖陣的時候他自己永遠都是沖在第一個的,撤退的時候又是在最後一個,玄甲黑騎戰無不勝,與此不無關係。
以前當天策大將軍的時候,這叫果敢勇猛,但特喵的現在他都當皇帝了,天知道他的作戰風格變了沒有,這特麼的要是有個什麼閃失,豈不是天都塌了?
最後,李世民只得做出保證,此戰他只呆在中軍打仗,絕不親當先鋒,這才終於說服了滿朝文武。
李世民想讓房玄齡留下監國,房玄齡寧死不敢受,這和原本歷史上的太宗親征可不一樣,李承乾可是還沒死呢。
最後,李世民無奈,只得讓李承乾監國,但特意囑咐,一應軍國大事當事無巨細,盡數問過房玄齡才能決斷,李承乾也十分聽話懂事兒的滿口答應,並以師禮向房玄齡拜,房玄齡連連推辭竟未能推辭得過,無奈之下只得受了這一拜。
此後,房玄齡也算是綁上李承乾的戰車了,只要這次的監國不出什麼大問題,他這個皇儲可以說穩如泰山。
好吧這些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