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小道消息傳播,武士彠那倆孩子對秦小昊還挺不服,畢竟都是國公的兒子,誰也不比誰高一級,結果是李欣以郡主的身份打上門去,親手打得倆不孝子滿腦袋包,這才成功的把人接了出來。
當然了,楊氏到西寧城不久便死在了高原反應上,也著實讓人唏噓了一把,卻也沒人懷疑什麼,畢竟五十歲在大唐來說已經算是正常死亡年齡了。
時間就這麼滑啊滑啊的又過去了一年,當秦浩慢吞吞的啟程回到長安的時候,李世民已經在擺慶功宴了,裴行儉坐著大唐號對著他們的港口一頓狂轟濫炸,大食已經亂成一團了,正在攻打波斯的軍隊掉頭就跑,正好這時候蘇定方的援軍也到了。
嗯,聽說殺敵三萬多,死的老慘老慘了。
大食帝國畢竟不同於大唐,默罕默德是一手彎刀一手古蘭經創建的龐大帝國,其內部民族成分極其複雜,再加上他們的土地東一塊西一塊,並不像大唐這樣是一整坨,在海軍被打了個全軍覆沒之後他們竟然內亂了。
據說李世民在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十分落寞的感嘆了一句:唉!無敵是多麼的寂寞啊。
直到這一戰打完了,人們才發現,似乎在特麼的這樣一場規模空前的兩大帝國之戰,受益最大的人是那個一直賴在揚州養病的秦浩啊!
水師方面,功勞最大的無疑是年僅二十四歲的小將裴行儉,哦不,或許現在該叫小帥了,這一戰打得如此漂亮,甚至路上能打這麼順也都多虧了他,論功行賞的話一個縣國公是跑不了的,誰不知道,這是秦浩的妹夫啊!這就是他夾帶里的人物。
陸軍方面,首功自然是李勣,但李勣今年也已經奔六了,加上以前的戰功,他很快就要步李靖的後塵,琢磨著去唐聯儲養老了,而身為副帥的侯君集,又是惹出這場大戰的罪魁禍首,功過相抵不收拾他就算是李世民開恩了,甚至西寧城裡的一些勢力還被秦小昊給收編了。
而除了這倆人之外,功勞最大眼看著就要升大將軍的蘇定方,這是秦浩的老大哥,新銳小將薛仁貴,這是秦浩的半個弟子。
而除此之外,他造船之功幾乎不弱於任何一個出征在外的將領,總得算下來,這一仗真正得了實際好處的居然全是他的人!
第四百三十九章 老實人也有急眼的時候
坐著小船,吃著果子哼著歌,秦浩終於回到了長安城。
長安城一如既往的繁華,剛結束的這場打仗好像跟長安的百姓完全沒有關係似的,該喝酒的喝酒,該吃肉的吃肉,萬國衣冠依然搶破頭去爭拜冕旒,一點水花都沒激起來。
一下船,秦浩就被李承乾拉去宮中宴飲去了,也不知道他到底在高興個啥,是慶祝大軍旗開得勝?還是乾脆就是在慶祝自己又成功監國了一次,太子之位又穩了幾分。
宴會上,李承乾坐在了主位上,侯君集坐在了左手位上,秦浩則坐在了右手位上,再往下是一大票跟李承乾交好的文武大臣和東宮屬官,這特麼也有點忒高調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