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平曾表示宣傳工作演員們只需要配合就行,目前主要還是劇組和電影的整體宣傳。等各個主要角色的獨立宣傳片出來之後,才是他們表現的時期。鄧廷歌和魯知夏對這些事情沒什麼概念,嚴斐早就熟悉跟媒體打交道的要訣,於是有空就提點他們。
劇本已經拍了五分之四,剩下的除了一些補拍的鏡頭便是重頭戲:三個主角的死。
楊春霞的死是最為悽慘的。滿地鮮血,號哭聲聲。久遠跪在她屍身旁,面容抽搐,像是想要哭出來卻又不敢。他抱著楊春霞的屍體,手捂著她腦袋上被砸出來的傷口,一聲聲地大叫。
這一段難度不大,但會給鄧廷歌幾個特寫的鏡頭,對他臉部表情的把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拍攝之後,連陳一平都忍不住說了句「好啊」。
從《久遠》開始拍攝時每次都要說幾遍戲,到現在即便是重頭戲也能一遍過,期間不過是一個多月的時間而已。鄧廷歌的成長速度令陳一平非常驚訝。
監視器里的鄧廷歌抱著魯知夏,皺眉要哭,卻又驚恐地抬頭飛快瞥了一眼圍觀的人群。這個細節是鄧廷歌之前思考的時候加進去的,也得到了陳一平的同意。久遠必定是驚恐的:他白天黑夜,沒有一刻不處在別人的監視之下,以至於他已經不自覺地形成了一個隨時要抬頭看別人眼神的習慣。若是對方滿臉憤怒,他就要做好挨打和自保的準備。
周圍的人群有驚慌,有漠然,還有催促著他趕快回去幹活的。男人抱著自己已經斷氣的未婚妻,看著自己滿手的鮮血,終於流出眼淚。
拍的時候鄧廷歌和魯知夏都十分壓抑。好不容易完成了,魯知夏自己的戲份就全部結束,而鄧廷歌還要繼續更重要的高潮部分:久遠自殺。
按照故事的時間線,先離世的是朱白華,隨後才到楊春霞的事故和久遠的自殺。但在拍攝中,因為朱白華的自殺和久遠的死有相呼應的地方,為了演員情感銜接的順暢,陳一平決定一起拍,先拍嚴斐,後拍鄧廷歌。
朱白華寫給久遠的遺書最終還是謄抄了出來。嚴斐寫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他自己親自一字字抄完了那封編劇組一起完成的遺書。雖然大家都知道遺書這個部分極有可能會被剪掉,但創作的時候仍舊一絲不苟。
他們參考了朱白華的原型、那個名為朱路的翻譯家所擁有的那本日記。日記里用德文寫成的那些詞語十分隱晦,裡面所透露出的戀慕、思念和壓抑卻因此更加飽滿。遺書並不完全照抄裡面的詞語,只是化用了一部分,其餘的則由編劇組的人根據朱路日記的行文習慣和感情來寫就。朱路的外甥對劇組這樣的安排沒有任何異議。他並不知道朱路對久遠曾產生的感情,只曉得「很好很好,他是很厲害的人,要拍出來,讓別的人也知道」。
拍攝朱白華自殺的戲份時,鄧廷歌就在一旁靜靜坐著。
朱路是在批鬥大會上被人踩斷肋骨、救助不及時而死的。電影裡的朱白華卻是主動地選擇了死亡。
他的「罪」比久遠他們要輕,因而在經過一天的勞動之後還能回到自己家裡。朱白華洗了個臉,冷水碰到臉上的傷口,讓他疼得皺了皺眉。他拿了木棍,爬到床下挖開床腳的某處,掏出自己藏的一個鐵盒子。脫了髒衣服之後,朱白華從箱子裡翻找出一件足夠乾淨的外套穿上,然後盤腿坐在床邊打開了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