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鍾幸「給鄧廷歌買幾件內褲」的電話,常歡鬱悶得說不出話。
譚遼在她面前笑:「不是很正常麼?他現在出不來,鍾幸也出不來。你至少已經在外面了,他現在最信任你,也只能讓你去做了。」
常歡被他幾句話立刻撫平了心情,端了杯茶小心地喝著,等譚遼繼續往下說。
她雖然是個經驗挺豐富的經紀人,但這麼久以來從沒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今天本來是到歡世這邊跟《第二王儲》的製作人還有丘陽商量之後的事情的。但她來得早,會還沒開始,先遇到了譚遼。
譚遼請她到自己辦公室里聊天,常歡心想此時不問更待何時,於是揪著譚遼就跟他說了自己的困惑和緊張。
「我為他緊張,也為自己緊張。」常歡說,「我怕我這邊處理不好,會影響他很長一段時間。」
「現在這種狀況,其實已經對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有大影響了。」譚遼冷靜地說,「但鄧廷歌現在有一個好處,他的形象還沒確定下來。」
常歡愣了一下:「什麼意思?」
譚遼用丘陽來舉例。丘陽出道的起點很高,但隨後他轉向電視劇圈,拍了很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偶像劇。這些偶像劇為丘陽打下了很好的觀眾基礎,但同時也把丘陽的形象固定了下來:他陽光、健康、積極、向上。「道德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但丘陽的很多粉絲年紀都比較小,粉絲自己、粉絲的家人和輿論都希望丘陽是一個道德完美的人。」譚遼慢慢說,「其實從長遠來看,這是個很大的限制。所以丘陽現在也在慢慢尋求轉型。」
譚遼猛地一拍膝蓋:「我懂了!」
她和鍾幸徹夜未眠都沒討論出結果的態度問題被譚遼點醒了。鍾幸是拍戲的,她又沒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兩個人都沒有從這個方向去思考。鄧廷歌的觀眾認知度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說很低,所以現在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幾乎沒有人會對他有期待——但這個缺陷卻成了解決態度問題的天然優勢。鄧廷歌不完美,形象也不陽光,更沒有在媒體上談論過自己的愛情觀和擇偶觀:他就像一個突然躍上舞台的濃妝演員,觀眾看到了他的演技,卻還未來得及看到他油墨下的臉。
所以鄧廷歌的形象仍舊是未塑造過的,他可以不顧忌著要讓什麼人滿意,可以不符合社會主流觀念、不規矩——但他可以真實。
常歡幾乎要哭了:「我明白了,謝謝你譚老師,我明白了。」
「你記得就好。這是處理這類問題的特殊思路,不要一味想著維護他的形象。其實趁這個機會,你們可以開始為他打造自己的形象了。」譚遼笑道,「真實自有萬鈞之力。我對他印象很好,這樣的年輕人,能把自己袒露出來就是真實了。只是注意度,不要把話說死,半遮半掩打太極,媒體很吃這一套。他們希望你把真相說出來,又希望真相可以多捂一陣子,畢竟沒有挑戰性和話題性的新聞沒什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