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68章 他叫李斯
信陵君的死對於魏國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但對於秦國來說卻是一個極好的消息。
然而即使信陵君死後魏國再也沒有能夠抵抗秦國的人物,秦國也沒精力再打魏國了,畢竟信陵君之前的那一戰確實給秦軍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如果秦國再想打大規模的戰爭,那至少要到第二年才行。
很難說信陵君的死到底值不值得,但或許對於信陵君自己來說是值得的,因為他至少讓魏國在未來的幾年之內擺脫了亡國的命運。
可對於此時的秦國來說,錯失了削弱魏國的機會確實遺憾,但卻比不上另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
變法。
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迎來了第二次大規模的變法。
商鞅的法,道理是對的,目的是對的,但手段錯了。
法律的目的總歸是為了統治人民,保衛國家,可以後世來說的話,大部分則是採取了以法律保護人民,以人民保護國家的方法,但商鞅不是,他選擇了以法律保護強權,以強制的權力來保衛國家,對人民,則採用軍功爵位的誘惑。
這在那個秦國最為艱難的時候當然是合適的,但現在卻不行了,雖然說亂世用重典,但商鞅卻用的太重了。
亂倒垃圾都要被砍手的程度,但這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話說回來,真要算的話,商鞅之法本身也是秦國統一的阻力,白起早就說過,秦軍殺的人太多,因此一旦到了破城滅國之戰的時候,因為敵國的百姓都知道如果秦軍打進來就死定了,因此都會拼死抵抗,這對於想要統一天下的秦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同時也會給秦國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打個比方來說,同樣都是攻城,如果是趙國來打,那麼很有可能把對方打得還剩半管血對方就投降了,但如果換了秦國來,必然是拼死抵抗,不打死就絕不屈服。
為什麼呢?
因為投降了趙國之後生活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依舊有活路,但投降秦國不同,
秦軍以人頭論軍功,誰知道投降之後會不會被人一刀砍了拿去領功?就算僥倖活下來了,也要面對嚴苛到近乎變態的秦法。
是個人都不想過這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