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閹狗!你如何去面見太宗皇帝!如何去見仁宗宣宗二位先皇?!」
這話是借著罵王振的名頭,指桑罵槐地指責皇帝。
畢竟要去面見列祖列宗的是皇帝;而且到了那時候,必然是皇帝欽點了名,吳克忠吳克勤才能率三千營的三萬人迎敵。
武將們不敢直接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但拐彎抹角地罵皇帝的膽色,他們還是有的。如果能就此把皇帝罵醒,也是盡臣子本分。
武將們越罵越難聽,吳氏兄弟的臉色也越來越不好看,他們兄弟今天可是被人當槍使了。
第16章 普信皇帝朱祁鎮(16)
做過好幾次監軍的太監劉僧,見武將們竟然罵到皇帝頭上了,便覺得這是刷皇帝好感的好機會,更是天賜的搶王振風頭的良機,立馬就蹦出來道:「將軍們,瓦罐離不得井邊破,各位都是戰場上殺出來的,知道戰場形勢複雜。兩位吳將軍的犧牲,也不能全是誰一人的錯吧?天幕可是說了,一路行軍,軍士疲憊,糧草接濟不上,軍心大亂,如此迎敵,想得勝也難啊!」
劉僧仗著自己監軍過幾次,和這些武將們還有些熟悉,便跑出來說和,這樣既幫皇帝圓了臉面,又給了武將們台階下,想要兩邊都討好。
只可惜,他的小算盤,被在場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並不願意給他抬轎。武將們依舊嚷嚷道:「軍士疲憊是誰亂改行軍路線造成的?」
「糧草接續不上,不也是王振做總監軍失職?」
「行軍途中,不用斥候不用夜不收,如何探得敵情,加以應變?」
「僧保太監①還是多讀幾本兵書,好歹學會了紙上談兵再來與我等分辯!」
武將們沒有直接罵皇帝,罵的是王振,劉僧也不能戳破了這事,不然王振背著的黑鍋,就被他親手送到了皇帝身上了。
劉僧頓時口舌錯亂,被武將們懟得節節敗退。武將們文墨上不如文臣們精進,雄辯上也比不得,但他們嗓門大,占住了理。更何況群情激奮時,與群體抗辯吵架是最為不明智的。
氣急之下,劉僧忙看向關係較為親近的成國公朱勇,用眼神向他求援。
朱勇見皇帝面色晦暗不明,再吵下去吃虧的也是武將們,便順道賣劉僧一個面子,清了清嗓子,大聲喝道:「夠了!此時是御前,吵成這樣像什麼話?陛下還未發話,爾等怎能如此喧譁!?」